首頁>聚焦點聚焦點

章偉文:傳統文化是涵養文化自信的源泉

2017年08月25日 15:22 | 作者:章偉文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我國的傳統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首先,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這就要求文化不能保守,必須不斷保持開放性和創新性。現如今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與過去相比,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傳統文化如何適應這種改變,繼續發揮其功能,就是其所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應該說,文化的核心精神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中保持穩定,如儒家的“仁者愛人”,道家的“尊道貴德”等,即是如此。但是,體現文化核心精神的各種具體的形式,會隨著時代與社會的變遷而發生改變,故傳統文化需要隨著時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做出創新性的改變。

其次,每一種文化都有各自的特點和所欲解決的重點問題,在特別關注一部分問題的同時,對其他問題就可能有所忽略,這導致每一種文化皆有自己所關注的盲點問題,需要通過與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動,來拓展自己的視域,豐富、發展自己。雖然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自身的鮮明特點,但因歷史等原因,我們的文化傳統也存在不足。中國哲學與文化首重的是“德性之知”,而將經驗、科學等“聞見之知”放在為“德性之知”服務的地位。古代中國當然有科學、有技術,這種實用方面的知識在我們國家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非常之多。故中國有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優良傳統,中國對于作為實用科學的數學、物理、化學、天文、歷法等,皆有好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正因如此,我們才可以自豪地宣稱,中國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相比較而言,中國古代社會更為重視實用科學,對于純粹的理論科學,則關注有所欠缺。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個弱項。

應該說,中國傳統的哲學與文化本質上并不排斥民主與科學。民主與科學就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優秀成果之一,對于這樣的一種存在,中國哲學與文化就其本性而言,必將持一種內在接受的態度。就我們當代中國社會而言,我們仍然需要積極努力,繼續開創純粹科學與知識的新傳統。這也就是對我們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仍然要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加強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這樣方能夠使中國進一步實現現代化,更好地邁向未來。通過對民主、科學的強調,我們的文化將可以創新、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再次,人類所共同創造的文化、文明成果,原則上可以向任何一個民族和文化形式敞開,供其參考、分享。每一種文化皆有其產生的文化土壤,這導致了文化與哲學的特殊性。故中國有中國的哲學與文化,西方也有西方的哲學與文化,它們之間具有差異性。但是,差異性的存在,并不妨礙它們之間具有一致性、相通性,因為文化與哲學皆是普遍性的名詞、觀念,因其有普遍性,故不同文化可以有相通之處。我們在面對不同于自己文化的外來異質文化時,可以從自身的特殊國情出發,有選擇地吸收、借鑒其優秀的文明成果,以之來豐富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因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碰撞,就可能導致原有文化的創新、發展。

如果說中國哲學與文化能夠最大限度地消化、吸收外來文化與文明,將之與本民族的文化相融洽、相和諧,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們的文化傳統特別重視“人”、特別重視價值導向上的“向善”。例如,儒家認為,人的心靈欲得到妥帖安頓,須用“存敬天理”的方式來涵養自己的身心,要“敬存”一切善良、美好的存在;道家認為,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通過“虛”心、“靜”心,讓萬物遵循其本有的規律來生長、發育,此即是無為、自然。中國本土的傳統文化,本質上并不排斥外來文化,能夠做到“美美與共”;在此過程中,又可能擇善而從,故能保持一種對外來思想、文化高度的融合能力。

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化具有重視人與社會、關注生命存在及其價值的優點

人類因“文化”而挺立,“文化”因“價值”而有活力與生命。如果我們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沒有文化與價值的指導與引領,就有可能走向冷冰冰的物化過程;這種冷冰冰的物化必將逼仄、壓迫人的心靈,導致人的異化。價值導向非常關鍵,它引領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方向,擔任指導人類社會文化、文明進步的重要責任。馬克思主義追求“人的全面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恰恰非常關注“人”的問題、重視生命存在的價值。中華傳統文化有其生命意識,德性的追求就是其生命意識的表現。站在德性意識的文化生命立場,人類可以從歷史、自然的發展中得到升華。在文化生命的照耀之下,社會歷史與人的自然生命,就可以永遠有理想、追求,就可以代代相傳、持續下去;就可以通過人的努力,使“理想”與“夢”不斷呈現出來。

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化具有重視人與社會、關注生命存在及其價值的優點。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為社會和人們的生活提供價值導向。例如,現代社會發展起來的民主、科學等,仍然要與中國傳統文化所注重的德性相關聯。若忽略科學、技術、民主等與德性的關聯,使所謂的科學、民主等與人之心、身、性、命全無交涉,與人之為人的道德踐履全無交涉,則科學、民主等現代社會運行之模式,就會只停留在形式的層面,而不能于其中蘊有德性的內涵,如此則可能會使人類未來的發展誤入歧途。

中國現代文明發展到今天,并非橫空出世,而是有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我們若不能承繼古往今來的文化意識,就可能使我們的文化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的要求出發,從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總結出符合時代和社會需要的內容,仍然是我們當前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我們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從而引導人們牢固樹立起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

【注:本文系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項目編號:2015MZDB011)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談文化自信》,《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年7月13日。

編輯:位林惠

01 02

關鍵詞:文化 中國 傳統文化 自信 哲學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本有码视频在线 | 日韩v国产v亚洲v精品v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青青 | 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国产 | 日韩欧美国产专区v | 日本最新免费的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