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北京大興區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2017年09月04日 14:27 | 作者:潘佳錕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捐獻救人,跟我獻血的初衷一致”

在北京,秦增輝再一次看到獻血車,他還是沒猶豫地上去了。此后他把獻血的時間固定在每年的3月和9月。“就是根據說明來的,獻全血的時間間隔要達到6個月。時間不到,也獻不了,差一分鐘也不行。”

與遠在老家的母親想得一樣,秦增輝的妻子也擔心會傷身體,不支持丈夫去獻血。不過一段時間下來,發現并沒有什么異常,也就不再排斥。

可能是喝酒的緣故,2014年3月,秦增輝像往常一樣去獻血,但卻被告知不符合捐獻全血的標準。了解到可以獻成分血,秦增輝留下2-3ml的血樣。

工作、回家、獻血,秦增輝的生活就這樣重復并向前推進著,直到2016年10月,一通告知配型成功的電話打了進來。

“電話那頭是骨髓庫的,問我現在配型成功同不同意捐獻,我說那就捐唄。”秦增輝說,自己當時沒有想太多。這個結果跟自己最初選擇無償獻血的初衷一致,幫上了需要幫助的人。

在接到第二通確認電話之前,秦增輝把自己決定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情,告訴了在老家待產的妻子。“她問我‘對身體有害嗎?’我說沒有,就是跟之前獻血一樣,這次是去救一個人。”妻子便沒有再問。

“不知道是心理感應,還是啥,那段時間我媽很敏感總打電話,問我有沒有再去獻血,不要去捐骨髓。”秦增輝沒有告訴母親自己的決定。

正式采集前,事情進行得很順利。秦增輝記得,面試那天自己簽了一份捐獻意愿承諾。上面有寫著一句話:“請不要悔捐,這樣會給受捐者造成很大傷害。”他理解,到了這一步,一切都已準備好。包括受捐者那方,也都做好相關治療,只等自己的造血干細胞。

“如果此時反悔,是對受捐者生命的不負責任。”秦增輝說。

“對于家人,就讓它永遠成為一個秘密吧”

跟單位請假后,秦增輝住了院,每天做皮下注射動員劑,為采集造血干細胞做準備,回憶那一周在醫院的生活,秦增輝說與平時生活無異,“可能就是會比上班閑一點吧。”

2017年3月3日,秦增輝被推進采集室。“兩根管子,分別插在我兩條胳膊上,一個負責采集,一個負責回輸。”整個過程持續了近4個小時。

他坦言,采集過程沒有什么感覺,甚至“有點無聊”。后來有人來病房,說自己是大興區首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并頒發了證書。采集結束的第二天,秦增輝便回家正常上班。

講起這些,秦增輝語氣平淡,不時忙活著工作的事情。他說,到目前為止,自己也不知道受捐者是誰。他們之間有且僅有的,就是那封在采集第二天,受捐者托醫生送來的感謝信。

信一共兩頁。信中,雙方以“志愿者”和“患者家屬”相稱。從內容來看,寫信的人應該是患者的子女。其父親2016年8月被確診患有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如果找不到合適的配型,就只能依靠藥物治療。然而化療對身體傷害較大,且復發率高,最后家屬聽從醫生的建議,尋找配型做移植手術。

沒想到僅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便找到合適的配型,且對方也表示愿意捐獻。只可惜因為規定,不能當面說一聲感謝,便選擇用寫信的方式來表達對捐獻者的祝福。

秦增輝說,3月份的采集結束之后,對于受捐者移植手術成功與否,如果成功,后續的康復如何,因為相關的要求,自己一概不清楚。他只知道,像這類移植手術,患者術后仍存在復發的風險。自己能做的且希望做到的,就是幫助對方延續生命。

現在的秦增輝每天仍舊忙碌,為生活打拼著。他依舊沒有告訴母親,包括父親和妹妹,自己曾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他們在農村,也不看什么報道,就讓這件事永遠成為秘密吧。”

如果碰到下一個病例,秦增輝說自己還是會捐獻。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潘佳錕

編輯:李晨陽

01 02

關鍵詞:造血 干細胞 捐獻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中文在线视频 | 在线看黄A∨免费观看 | 香蕉伊大在线中字色中文 |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二区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