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理性對待虛擬貨幣投資
出現虛擬貨幣亂象的背后,有ICO的推波助瀾,也有平臺的煽風點火,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多層次、多元化投資品種的缺乏。當前,無論是叫停ICO還是關閉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完全取締虛擬貨幣交易仍難以實現,只有正確引導投資者的投資心態,才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幾乎在一夜之間,以比特幣、以太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之前,虛擬貨幣交易還是一片火熱。前不久,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風險提示,指出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缺乏明確的價值基礎,市場投機氣氛濃厚。近期,隨著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關停,市場跌入冰點。
有專家指出,虛擬貨幣并非貨幣當局發行的法定貨幣,價格暴漲暴跌亂象叢生,若不加以規范,或將擾亂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給投資者帶來損失。
失控的虛擬貨幣
隨著多家虛擬貨幣交易平臺交易業務畫上休止符,國內各類虛擬貨幣價格應聲大跌。比特幣、萊特幣跌幅均超過20%,比特幣價格更一度探底16000元,較9月初32500元的歷史高位下跌一半多。
在此之前,比特幣幾年間不斷跳漲,尤其是今年4月份以來,從6000多元一路震蕩上行,在7月份最高達到3萬元。相較于2009年剛面世時的價值,已經上漲了500萬倍。
在比特幣帶動下,一大波虛擬貨幣紛紛上漲。據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火幣網數據顯示,自今年8月份以來,比特幣單月漲幅高達59%,萊特幣漲幅達45.6%,以太坊漲幅達88.2%。此外,狗狗幣、維理幣、世界幣、幸運幣等五花八門的虛擬貨幣同樣跟風輪漲。
與此同時,ICO融資也呈現爆發式增長。ICO即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伴隨區塊鏈技術的進步,ICO融資門檻逐步降低。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累計融資規模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
從一個原本只被小眾專業人士青睞的虛擬商品,到成為普通大眾爭相投資的對象,大量完全不了解區塊鏈技術、不具備風險承受能力的散戶蜂擁而至,幻想一夜暴富?!案呤找姹澈笫歉唢L險,虛擬貨幣投資領域監管尚不完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影響價格波動。”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說。
需求被快速放大
ICO無疑是虛擬貨幣價格巨幅波動的最大推手之一。由于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是ICO的主要支付手段,伴隨ICO的火爆,對虛擬貨幣的需求被快速放大。董希淼說,目前大部分ICO項目并非真正融資,一些傳銷、詐騙組織也乘虛而入,從事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催生泡沫。
交易平臺的炒作對虛擬貨幣價格高漲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有業內人士分析,比特幣真實的交易量并不多,一些平臺和投資者高頻交易“刷單”,吸引關注和投資。有些交易平臺還從事虛擬貨幣和法定貨幣的兌換,為炒買炒賣活動提供信息和交易便利。
除此之外,對虛擬貨幣認識的不足,也讓許多投資者輕率入場。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撰文指出,去年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要“早日推出央行主導的數字貨幣”,讓很多人篤信虛擬貨幣將顛覆央行法定貨幣,并想抓住投資機遇。但是,市場上的虛擬貨幣和法定的數字貨幣并不是對等關系。
虛擬貨幣之所以能大行其道,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多層次、多元化投資品種的缺乏。董希淼說,伴隨房地產、金融監管趨嚴,普通大眾可投資的選項減少,一部分資金開始流向個別監管薄弱地帶,并盯上了虛擬貨幣。
理性對待新事物
“無論是叫停ICO還是關閉虛擬貨幣交易平臺,都應與作為底層支撐的區塊鏈技術分開看?!敝袊嗣胥y行參事盛松成認為,虛擬貨幣是全球化的區塊鏈資產,可以在境外或地下交易。隨著我國監管的趨嚴,虛擬貨幣的交易市場已經發生轉移,部分外移至日本、韓國等海外市場。完全取締虛擬貨幣交易仍難以實現,只有正確引導投資者的投資心態,才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董希淼認為,虛擬貨幣市場在我國發展迅猛,出現炒作投機在所難免,監管的及時介入是對行業的呵護。未來,還應抓緊構建符合發展趨勢的數字貨幣體系,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利用好金融科技,使之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推動虛擬貨幣的相關立法,或許是監管者接下來需要著重面對的工作。面對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需要確定性較強、能夠給市場帶來穩定預期的行業規范,以此引導投資者行為,保護相關交易者權益。
對于投資者來說,在暴利面前應保持足夠的理性。虛擬貨幣尚屬投資領域的新品種,投資收益是否可控,風險如何規避,都需要更多的知識儲備和對行業前景的清醒判斷,并在風險承受能力之內開展投資。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貨幣 虛擬 交易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