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直播平臺瘋狂打賞事件頻發:行業自律和監管均太弱

2017年09月30日 15:02 | 作者:肖菁 藍震 | 來源:錢江晚報
分享到: 

原標題:瘋狂打賞的背后 行業自律和監管都太弱


14歲的男孩子先是沉迷于王者榮耀,然后沉迷游戲直播平臺。一邊是進入初三后壓力陡增的學業,一邊是帶他進入酣暢游戲世界的女主播,少年做起了英雄夢,兩個月打賞16萬元。而他的父母是服裝廠流水線縫紉工,縫一個牛仔褲褲頭0.3元,每天加班到晚上12點,16萬元是10年積蓄。

錢能不能要回來?家長努力收集證據,平臺展開調查,監管部門也開始介入。但是一圈采訪下來,我們更擔憂了:沉迷游戲、偷錢借錢打賞女主播,這樣的社會現象似乎愈演愈烈,我們,該做點什么?又能做點什么?

孩子迷上女主播

游戲平臺越來越像社交平臺

直播平臺只是提供用戶觀看游戲,孩子和女主播之間沒有太多利益糾葛,并不存在孩子要靠討好女主播來晉級自己的游戲段位,那么孩子為什么癡迷打賞?從今年7月底第一次充值打賞500元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到8月底9月初,每次充值5000元用于打賞,10天里花了5萬元。孩子這是在游戲直播平臺,在充滿暴力的虛擬世界里迷幻出自己的英雄夢,全心全意地討好一個網絡那頭從未謀面的女孩子。

孩子開學讀初三,住校,現實是壓力越來越大的學業,而游戲平臺上是叫他小哥哥的美女。在這樣的召喚下,孩子一有空就去拿媽媽的手機,謊稱“讓我看看老師發在家長群里的作業”,其實偷偷打開了支付寶。

支付寶里的“充值中心”里除了充話費,充流量,水電煤寬帶,緊隨其后的就是“娛樂充值”,“娛樂充值”里你可以直接往各個稍微有點名氣的游戲平臺充值。

孩子交代說,好幾次他甚至熬到父母半夜加班回家下樓沖涼后(他們家租的是廉租房里的小間,浴室在樓下,公用),拿起媽媽的手機趕緊支付寶轉賬充值,然后刪除轉賬短信。

直播平臺瘋狂打賞

每天都有“新聞”在發生

14歲熊孩子花了16萬元打賞女主播上了熱搜。我們發現這樣的新聞不是個例。

9月27日,《安徽商報》報道《男子沒錢給娃買奶粉,卻借高利貸打賞女主播十幾萬》。

同一天,9月27日,《重慶商報》報道,渝北區公安分局民警千里追蹤,將卷走某超市18萬元營業款的工作人員小玉(化名)緝拿歸案,讓辦案民警吃驚的是,小玉竟然花費12萬多元去打賞某平臺直播間主播。

發生在杭州,8月31日,也有新聞報道,《偷拿家里還貸的錢,男童3天打賞主播2萬元》。

1

 瘋狂的游戲直播網站,無論什么時候打開都有數十萬人在圍觀。

相對這樣的瘋狂

行業自律和部門監管都太弱

昨天,觸手TV副總裁楊淑玉主動來錢江晚報溝通情況。

觸手TV于2015年在杭州成立,專注手游直播行業。楊淑玉說,公司的利潤來源絕對不是靠“打賞”,而且他們也引導主播不要靠粉絲打賞吃飯。和大部分平臺一樣,觸手也是通過經紀公司來簽約主播的。對于公司簽約主播,公司都發數千元底薪。真正在平臺上排位靠前的主播都是游戲高手,一邊闖關一邊解說,粉絲數百萬,因為他們的超高人氣,公司給他們的報酬也是百萬元級的,對于這些超級大主播來說,他們往往叫粉絲不要打賞,他們要的是人氣。

這回讓14歲男孩打賞16萬元的,是個粉絲5.1萬的小主播。

粉絲打賞的錢,女主播拿一半,剩下的一半里,經紀公司拿2∕3,觸手拿1∕3。

但是無法回避的一點是,如此量大面廣的女主播,其實入職門檻非常低。目前行業監管只有一條:實名制。也就是說,只要女主播上傳身份證核實身份信息就可以當主播。至于素質,“確實沒去管過”。

觸手方面表態,如果確實是熊孩子打的賞,他們一定想辦法退錢,包括盡量說服主播把她的那部分提成也拿出來。

事情發生后,直播平臺的監管部門杭州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也展開調查。工作人員說,他們主要調查的是平臺證照是否齊全,內容有否違法,還有主播有沒有實名制。

可借鑒國外游戲分級等做法

更應強化家長的責任

昨天,報道在錢江晚報,以及官方微信、微博,和“浙江24小時”推出之后,報道迅速成為熱點。讀者和網友們除了表達對這類現狀的擔憂,還提出了不少建議。

比如,能不能通過實名認證和人臉識別來嚴格甄別是否未成年人上網。但是一來沒有立法規范,二來對于利潤驅動的企業來說,這樣成本激增還流失用戶,有時候在沒立法規范的情況下,社會責任就會被放在一邊。

浙江墾丁律師事務所是一家專注于網絡法的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延來律師給錢江晚報寫來了長長的思考。

“立法需要更加科學和細化,可借鑒國外游戲監管手段。國外對游戲的監管分幾個維度,第一,游戲根據其內容暴力程度等分級,區分玩家。第二,在銷售環節,細分買家,處于限制級別的買家不能買。三是強制要求在游戲中裝載監管軟件,以嚴控游戲時間和游戲時段,比如針對玩家的年齡層、上班時間或者上學時間、凌晨等設定禁玩限制。而這些都有細致的立法,以及配套機構實施,并配以嚴厲的處罰措施”。

當然,無論是法律界的建議還是網友熱議,大家都談到對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最要緊的監管角色還是家長。對此,法律界人士建議,“強化家長的責任,必要時甚至可以考慮通過立法給家長施加一定的義務,督促其履行保護未成年人的責任。”(記者 肖菁 藍震)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平臺 游戲 主播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组 | 中出系列中文字幕在线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三级中文字 | 午夜福利国产小视频 | 亚洲人成在线不卡网 | 色老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