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陳建錄:用企業家精神點亮出彩人生
創業經
一樣的裝飾不一樣的經營理念
記者:為何會選擇建筑裝飾行業?
陳建錄:我出生在甌海區茶山鎮大羅山深處,6個兄弟姐妹。因為家里窮,我15歲就出來學木匠活,一直干了10年,在當地算是個好木匠吧!10年中,我自己創業過幾次,都以失敗告終。25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接觸到建筑裝飾行業,使我的木匠活兒有了充分施展的舞臺,工作起來輕車熟路、得心應手。加上我對這個行業的執著和熱愛,就像婚姻中找到了知己,從此,我的創業人生開始新的起航。
記者:創業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如何克服?
陳建錄:俗話說,創業不易,守業更難。一個人在創業初期往往面臨艱難的抉擇。如果方向把握不準,目標就難以企及,甚至前功盡棄。我在創業過程中同樣遇到很多困難,碰到很多困惑,如人才引進、資金短缺、業務壁壘、工藝改進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和牽制著事業的發展。但是在困難面前,在迷茫之際,我沒有臨陣逃脫,也沒有止步不前,而是冷靜決策,采取“借雞下蛋、借梯上樓、強強聯合”等辦法,在短時間內突破了瓶頸,贏得了先機。人生路上難免遇到挫折和失敗,但我也從不氣餒,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
記者:如何建設好自己的團隊?
陳建錄:團隊的建設首先要有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合理的管理架構,優秀的教培機制,先進的薪酬體系,適宜的工作環境,公平的獎罰機制,優秀的企業文化。因此,我們從建立團隊文化入手,激發團隊活力,鼓舞團隊士氣,倡導團隊精神,以團隊力量影響和帶動企業發展。重點抓好以職工代表大會為核心的企業民主管理,簽訂集體合同,堅持集體協商、司務公開制度,組織全體職工參政議政,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三年來共有200余人次向企業提交了合理化建議,有70余人獲公司合理化建議一二三等獎,有9人獲公司“金點子”獎,有2人獲龍灣區節能減排合理化建議優秀獎。
責任感
“每年拿出企業利潤10%回報社會”的背后
記者:作為企業經營者,你怎樣理解企業社會責任?
陳建錄:提到企業的社會責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公益慈善。但實際上,慈善并不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首要因素。有一些企業滿足于捐款捐物等社會責任的表層要求,忽視誠信經營、關愛員工、保護環境等社會責任的基本義務。企業在實現獲取利潤的經營目標之外,必須將社會責任內化為企業的價值觀,把企業發展戰略與承擔社會責任有機地結合起來。怎么結合起來?我認為,只有提高職工工資等福利待遇,加強勞動安全監管,保護職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才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根本。
記者:什么原因促使你建立“職工溝通日制度”?
陳建錄:說到建立“職工溝通日制度”,是因為我們行業的特點。裝飾行業里有一大部分員工是臨時工,如何把臨時工管理好,讓臨時工也感受到是企業的主人,這是一個難題。我們在企業創業伊始就將職工、臨時工一并納入正規化管理,建章立制,實名造冊,統一管理,并在溫州市建筑裝飾施工企業中首個建立了“職工溝通日制度”,了解訴求,解決訴求,此舉還獲得溫州市龍灣區總工會的褒獎。同時,我們設立了“愛心驛站”,鼓勵支持廣大員工積極向困難職工、弱勢群體奉獻愛心,及時對員工思想情緒進行疏導,鼓舞員工士氣,營造積極向上氛圍。我們還設有職工互助基金會,建立了幫困扶貧長效機制,近20年來,沒有讓一位職工子女因貧困而失學。
記者:怎么會有“每年拿出企業利潤10%回報社會”的想法?
陳建錄:我認為,做企業要賺錢,要創造效益,這樣企業才有發展。但賺錢不是唯一目的,企業家不等同于商人,企業家是社會的也是人民的,企業除了賺錢盈利,還應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國家給予民營企業利好政策,時代賦予民營企業更多機遇,企業家沒有理由不回報國家、反哺社會,這是我最初的一個認識。
至于“每年拿出企業利潤10%回報社會”是源于2006年12月,我增補為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三屆二次理事會理事,成為當時浙江省非黨派人士中民營企業中的唯一當選者。在當選時,我鄭重承諾:公司每年將拿出企業年利潤的10%作為慈善基金,全力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教文化建設,吸納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依托建筑裝飾企業自身優勢,積極參與生態農業及國土綠化建設,及時參加抗洪救災,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民營企業家只有主動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才能在服務社會、履行企業家責任中,讓財富受到社會的尊敬。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公司已向各項慈善、扶貧事業捐贈款物累計達4300多萬元。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企業 裝飾 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