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少兒英語不能“野蠻生長”
售前售后“冰火兩重天”
“直到付了款才知道,客服變臉變得這樣快。”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王女士對記者“吐槽”,她的煩惱來自某知名在線英語培訓機構售前、售后“冰火兩重天”。
考慮到接送孩子太耗費時間精力,在考察了幾家線下培訓機構后,王女士把目光聚焦在在線英語上。“我心儀的這家在線英語機構,提供一對一外教,每星期兩次課。我在網上填了試聽課申請后,沒超過3分鐘,就接到了機構顧問的電話,真是熱情洋溢、‘百依百順’。”王女士說,一次因為家里設備故障,一次因為孩子突然生病,本來約好的兩次試聽課臨時取消,客服依舊熱情、毫無怨言,讓自己很過意不去。
試聽效果很好,外教是一位來自美國的男老師,發音標準,課堂活潑,王女士十分滿意,試聽結束后第四天就購買了價值近5000元的3個月課時包。變化發生在付款后的那一刻,“您心儀的那位老師只有周二一個時間,不能滿足一周兩次課的要求。”顧問告知王女士,并一再承諾“試聽課、正式課老師水平一樣”,王女士欣然同意更換老師。
付款后13天,老師終于約好。“沒想到,正式課老師與試聽課老師差距太大了,全程照本宣科,逐個朗讀26個字母及單詞,中間沒有任何解釋、對話、引申,即使孩子煩躁大哭,也沒能讓老師停下來一次。”王女士很氣憤:“對孩子哭笑做出起碼反應是老師的基本功,不然,為何要選這么貴的一對一外教呢?”
然而,當王女士想重新約回第一次試聽課的老師,哪怕一周一次時,她被告知,那位老師一節課的時間也沒了。“從那之后,我再沒接到任何約課消息,一催問就是‘正在約,需要一周時間’。等下周再問,還是‘正在約,需要一周時間’。”王女士憤而在機構APP“我要投訴”中介紹了來龍去脈,沒想到一點擊“提交”,系統顯示“您提交的信息不得超過500字”。
左等右等沒有消息,左催右催雷打不動。王女士覺得很無助,突然想到一個“歪招”,用孩子父親的手機號又新約了一次課程。不出所料,又是一番熱情洋溢,顧問聯系自己當天就安排好了課程,而且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老師,孩子一下子就特別喜歡。“如果試聽課老師十分優秀,而真正報名之后,能約課的老師水平極差,優秀的老師總是‘沒時間’,是否涉嫌欺詐?”王女士想要個說法。
“只認錢”不利長遠發展
與王女士的遭遇類似,不少家長滿懷期待付款,卻被“套牢”。“試聽課上是游戲式教學,等報名上了正式課,就成了老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實在太過枯燥。”程女士在某線下培訓機構付了款,可女兒不到一個月,就再也不想去了。
“不滿意就退款。”這是很多商家對客戶的承諾,但真正做到順利退款很難。“老師千方百計勸我們繼續學下去,溝通幾次后,老師提醒‘協議規定按比例退款,時間越長能退回的比例越少,超過期限不能退款’。然而,就在反復溝通的時間里,我錯過了能退款的最后期限。當初交錢時,對方壓根沒告訴我還有這種規定。”程女士說。
記者調查發現,“退款難”是當下少兒英語培訓市場的一大問題。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很多培訓機構習慣于對退款“踢皮球”,如以家長“無法提供教育質量不好的證據”為由拒絕,因為“收學生”是重中之重。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北京市教育學會學科英語教育研究分會等于2016年發布的《中國少年兒童英語學習現狀及趨勢調研白皮書》顯示,在受訪的近1.2萬名少年兒童中,逾六成在5歲前開始學習英語。強大的市場需求下,少兒英語培訓蓬勃發展中滋生的亂象不容忽視。
“比如在教學方式、教材等方面,存在低端復制等同質化問題。就拿教材來說,多沿用國外教材,或在國外教材基礎上進行適當本土化,少數依照歐美測試標準進行自主研發。國外教材是針對當地孩子設計的,不會顧及中國孩子需要,‘拿來主義’的效果有待考察。未來方向應是提高自主研發能力,設計一套真正適合中國孩子的教材。”一位英語培訓機構負責人指出。
針對少兒英語培訓市場出現的亂象,有教育專家提醒,教育是一個慢行業,這一性質不會因技術發展和巨額資本涌入就改變,“資本入局促使少兒英語快速發展,但資本關注點如果只集中在利益層面,致力于如何快速獲得巨額回報,而不給教育機構充分的時間、空間、資金進行完善提升,在內容端和服務端問題頻發后,家長們會逐漸對少兒英語教育失去信心,進而沖擊行業,導致市場萎縮”。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英語 機構 老師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