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陳志鵬:堅守生態底線,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作者:江蘇省環保廳副廳長 陳志鵬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把“生態環境高質量”作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新內涵,提出一定要堅守生態底線,下大力氣補齊拉長生態環境突出短板,把江蘇建設得更加令人向往。
堅守生態底線,是省委基于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五大建設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四大底線中,如果連關系生存的生態底線都守不住,穩定、安全和廉政底線也無從談起。因此,必須堅守生態底線,決不能為了發展犧牲生態、決不能“鼓了錢袋、毀掉生態”。對照中央新部署,堅守生態底線是最迫切任務。黨的十九大把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提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格局。習近平總書記上個月視察江蘇時,強調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些都迫切要求我們守住生態底線,做到“中央有要求、江蘇有行動”。
對照江蘇發展現狀,堅守生態底線是最緊要選擇。率先發展的江蘇,較早遭遇了資源環境的制約。一方面,“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環境脆弱”的特殊省情沒有根本改變;另一方面,“煤炭型”能源結構、“重化型”產業結構、“開發密集型”空間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已成為制約高質量發展和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當前,人民群眾的需求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環境美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內涵。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與優質生態產品供給不足的矛盾突出,決定必須堅守生態底線,回應好民生關切,努力增進群眾福祉。
新時代展現新氣象新作為,對環保部門而言,就是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堅持有守和有為的統一,把生態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壞作為必須守住的底線,奮發有為、主動作為,堅定不移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給全省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我們將源頭管控守底線。圍繞綠色低碳循環,以263專項行動為抓手,更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推進減煤、減化,強力整治散亂污企業,該取締取締、該搬遷搬遷、該整改整改。我們將保護優先守底線。圍繞“寧靜和諧美麗”,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開展自然保護區“綠盾”專項行動,有力有序推進生態保護引領區和特區建設。推廣賈汪區生態修復經驗,統籌山水林田湖保護修復。我們將系統治理守底線。圍繞“天藍地綠水清”,緊緊盯住群眾關注的突出環境問題,系統治理環境污染,打贏藍天保衛戰,消除劣五類國考省考斷面,解決好生活垃圾、黑臭水體、畜禽養殖污染等百姓身邊的環境問題。我們將防范風險守底線。圍繞不發生重特大生態環境事件,開展重點環境風險企業“八查八改”,全面清理整治長江沿岸的危化品碼頭和儲罐,完成縣級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提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確保環境安全。我們將依法嚴管守底線。圍繞提升環境執法監管水平,完善省級環保督察機制,實現設區市環保督察全覆蓋。完成環保垂直管理改革。開展重點領域區域專項執法行動,強化環境行政司法聯動,用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生態 底線 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