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構建強起來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
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經濟規律的。習近平同志指出,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這一闡述是對經濟發展規律性認識的理論升華,是對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新特征、新趨勢的科學把握。在遵循新時代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習近平同志提出并深入闡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其中,創新著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著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補齊短板;綠色著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突出生態文明建設;開放著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享著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引領發展理念、發展目標、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的深刻革命。系統闡述新發展理念,就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內容。
新發展理念是對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也是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科學指南,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新發展理念不僅是引領發展的理念,也是引領改革的理念。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改革開放中形成的重大理論:在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方面,既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又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既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完善基本分配制度方面,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又要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方面,要實現“四化同步”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方面,要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所有這些,均成為基于新發展理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從四個層面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體系:一是經濟制度層面,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引領,涉及基本經濟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分析。二是經濟運行層面,以提高經濟運行效率和質量為引領,涉及市場、企業和宏觀調控三大運行體制問題的分析。三是經濟發展層面,以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引領,涉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動力的分析,尤其要關注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四是對外經濟關系層面,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涉及經濟全球化新態勢、對外開放新格局和新體制的分析。這四個層面構成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邏輯體系。
利用好四大資源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利用好四大資源:一是馬克思主義的資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核心。二是中華優秀傳統經濟思想資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寶貴財富。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新基礎。四是國外哲學社會科學資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有益滋養。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尤其是《資本論》不僅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而且提供話語體系基礎。其中包括:《資本論》中建立的系統的經濟學范疇和所使用的方法,《資本論》對未來社會的預見和規定,《資本論》闡述的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許多方面都可以用《資本論》的立場、觀點、方法來說明。
中華優秀傳統經濟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中國古代經濟長期領先于世界提供了思想指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華傳統經濟思想依然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價值,其合理內核和積極要素值得進一步挖掘。
講好中國經濟故事需要形成新的理論概括、新的經濟范疇并體現中國智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中不斷創新和完善。例如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等,不僅是中國的實踐創造,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包括向西方經濟學開放。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前提下,應有選擇地借鑒西方經濟學理論和范疇,如資源配置理論、二元結構理論、“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全要素生產率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知識經濟理論、國家創新體系理論、經濟全球化理論等。應批判地吸收其合理內容,并進行中國化改造。
綜上所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構建這一理論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新時代中國經濟實踐相結合,針對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解決我國強起來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所面對的各種經濟問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發展 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