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部門之間"神仙打架" 基層治理遭遇"翻燒餅"之痛
燒餅是各地干部群眾的家常美食,但如果基層治理“翻”起了“燒餅”,就讓人實在吃不消了。半月談記者最近在基層調研時發現,一些多部門交叉施政的領域存在決策“翻燒餅”現象。部門之間“神仙打架”,基層成了“角力場”,讓基層干部做工作左右為難,基層群眾利益受到嚴重損害。
“神仙打架”:大棚項目很好,建在地上不行
中部一農業大縣規劃了一個“農光互補”的光伏農業一體化項目,市縣領導都大力支持。鄉鎮干部自上級獲知,該項目把光伏發電電池板裝在農業大棚頂上,電池板之間留有較大間隙,不會跟大棚內的蔬菜“搶”陽光雨露;大棚高度是普通大棚的3倍,可以實現多層栽培,正好發展立體農業和觀光農業。
而且,大棚發的電不僅可以并入電網售與電網公司,還可以用來完善大棚的照明、保溫等功能。一個項目,兩份收入,讓干部們備受鼓舞。
大棚就這樣建起來了,一切都符合預期。只是,當收益即將裝進群眾腰包時,“不速之客”駕到。
縣國土部門找到了鄉鎮負責人:你們這個項目建在了基本農田上,是破壞耕地保護“紅線”的行為,必須限期整治,否則就要對負責人問責。
干部們當場傻眼了:“項目啟動的時候,我們反復征求了上級意見,發改委、農業部門都說可以,還讓我們加快建設進度。結果都搞好了,國土部門又跟我們說不行,要么拆棚子,要么摘帽子!”
怎么辦?干部們又跑到縣里去探問,結果發現,整改的壓力比上馬的動力大得多,只得把項目設施陸陸續續拆掉,“農光互補”落得個“拆光不補”。
如此部門“神仙打架”,并非這個縣基層干部群眾格外倒霉。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吃了上級施政“翻燒餅”的基層干部群眾,遭遇的困境種類繁多。
規定“神仙打架”,“土”政策與惠民策互為“矛”“盾”。中部某山區貧困縣歷來男子娶妻難,有的即便結婚,也因生活貧窮妻子離家出走。一些建檔立卡貧困戶反映,當地政府出臺產業扶貧貸款政策,實施過程中放貸部門卻規定,沒有結婚證的不能貸款。
決策“神仙打架”,鄉鎮干部陪著“拔河”。徹底關停還是轉型升級,讓洞庭湖區某縣的造紙業2017年陷入長達7個月的“拉鋸戰”。分管工業的縣領導認為,只要行業淘汰了落后設備,引進新技術實現轉型升級,沒必要關停,縣里也不用背負一次性補償的負擔;分管環保的縣領導則認為,造紙廠無論如何轉型升級污染隱患都難消除,必須徹底關停……鄉鎮不知選哪條路走,有的開了“同意轉型”的口子,企業聽話買了設備,孰料年底上級連續發文,湖區造紙廠無論大小三年內全部騰退。一些造紙企業因此上訪,壓力全落在了鄉鎮頭上。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基層 打架 項目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