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張克:本輪機構改革有何不一樣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張克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部門集中進行了4次機構改革,國務院部門集中進行了7次機構改革。本輪改革在理念、范圍和深度上均超越以往。不僅聚焦職責缺位和效能問題,而且深入關注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等問題; 不僅對橫向上運行機制的不協調有著清醒認識,而且對縱向上機構職能上下一般粗、權責劃分不盡合理等提出解決方案
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黨的十九大對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要求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及內設機構權力、明確職責。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就統籌推進黨政軍群機構改革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
其中,深化國務院機構改革是一項重要任務。總的考慮是,著眼于轉變政府職能,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同時,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機構職能優化和調整,構建起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提高政府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統籌中央黨政軍群、地方機構的系統改革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部門集中進行了4次機構改革,國務院部門集中進行了7次機構改革。本輪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堅決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在理念、范圍和深度上均大大超越以往歷次機構改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理念更明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本輪機構改革的核心。首要任務是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的堅強領導,既要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又要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統籌設置黨政機構。
定位更高遠。與過去歷次改革“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不同,本輪機構改革不僅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力求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制度保障。
問題更精準。本輪機構改革高度強調問題導向,對當前黨和國家機構運行中面臨的突出問題作出精準概括。不僅聚焦政府職能轉變中的職責缺位和效能問題,而且深入關注當前黨政關系中存在的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等問題;不僅對橫向上黨委、政府、群團、軍民融合、事業單位等機構協同運行機制中的不協調問題有著清醒認識,而且對縱向上中央與地方機構職能上下一般粗、權責劃分不盡合理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目標更明確。本輪機構改革的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這是國家治理體系的組織基礎。黨政軍群機構改革的目標各有側重,黨的領導體系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注重增強領導力; 政府治理體系要職責明確、依法行政,注重提高執行力;武裝力量體系要有中國特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注重增強人民軍隊戰斗力; 群團工作體系要聯系廣泛、服務群眾,注重激發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活力。
范圍更全面。不同于以往歷次機構改革多限于國務院機構層面,本輪機構改革是一場統籌中央黨政軍群各類機構以及地方機構的系統性改革。它的涉及面更廣,影響范圍更廣。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機構改革 機構 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