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時時播報 時時播報
關于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社會政策要注重解決突出民生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的原則,積極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進展,強化社會政策托底功能,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開放要取得新突破。在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前提下,在抓好已出臺改革舉措落實的同時,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國企國資、壟斷行業、產權保護、財稅金融、社會保障等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大幅放開市場準入,積極利用外資,有序引導規范對外投資,主動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溝通協調,積極推動國際經濟規則調整和構建,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三、 對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的建議
2018年,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折不扣落實黨的十九大部署的重大方針政策、重大舉措和重大任務,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著力抓好10方面工作。
(一)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一是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開展“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建設,加快發展創新設計等服務型制造。實施新一輪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和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推動軌道交通裝備、智能機器人、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等9個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有力推進質量強國建設,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深入推進質量提升行動和對標達標專項行動,實施新產業標準領航工程,擴大高質量產品、工程和服務供給。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全面推行“一企一證”,對企業多類產品實行一并核查。加快制造業智能化共性技術平臺建設,開展重點行業工業互聯網集成應用示范。設立“中國制造2025”產業發展基金。制定出臺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的意見。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加快發展。舉辦“中國品牌日”活動。開展服務業質量提升、服務業標準化發展等專項行動,推動服務業模式創新和跨界融合。全面落實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
二是大力培育新動能。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交通運輸、流通、物流等領域,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推進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實施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快推動第五代移動通信、量子通信等網絡前沿技術應用部署,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引導和規范共享經濟良性健康發展,建設一批共享經濟示范平臺。實施北斗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專項行動,繼續推動通用航空示范區建設。制定出臺數字經濟發展綱要和促進生物經濟發展的政策性文件,組織實施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設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金,實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生物產業倍增、空間信息智能感知等重大工程。
三是繼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加大“僵尸企業”破產清算和重整力度,綜合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節能、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繼續化解鋼鐵、煤炭、煤電行業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今年再壓減鋼鐵產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研究提升建筑用鋼材標準,著力推進鋼鐵企業兼并重組,防范已化解的過剩產能復產。統籌做好去產能和保供應,努力實現煤炭供需動態平衡。支持企業多渠道分流安置職工,研究出臺推動債務有效處置的政策措施。強化企業資產負債率和資本金約束,深入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推動國有企業去杠桿取得扎實進展。因地制宜鼓勵農業轉移人口等新市民在城鎮購房租房。按照三檔并兩檔方向,調整增值稅稅率水平,重點降低制造業和交通運輸業等行業稅率,擴大對小微企業的所得稅優惠范圍。加強對違法違規收費的監管和整治。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補短板力度,精準有效改善供給質量,增強發展后勁。
四是加強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今年要完成鐵路投資732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左右,水利在建投資規模達到1萬億元。再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加快建設北京至沈陽、商丘經合肥至杭州、鄭州至萬州高鐵,開工建設北京至雄安、和田至若羌等鐵路。有序發展高速公路,支持普通國省干線提級改造。進一步完善通江達海、干支銜接的航道網絡,提高干線航道通航能力和支線航道等級。積極推進北京、成都、青島等新機場建設,推進一批樞紐機場改擴建和支線機場項目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城市有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推動“互聯網+”便捷交通建設,提升綜合交通服務質量。加快構建便捷高效、綠色安全骨干物流基礎設施網絡。落實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推進能源革命試點示范,開展非化石能源跨越發展行動,構建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加快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強電網、油氣管網布局優化和互聯互通,增強天然氣供給保障能力和油氣儲備應急能力。
(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健全創新激勵制度,不斷提升企業創新力和產業競爭力。
一是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盡快形成第二批可復制推廣的改革成果。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加快落實科技改革政策。扎實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研究設立綜合性國家新興產業創新中心,在若干戰略領域建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繼續推動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和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鼓勵領軍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推動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發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新型研發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落實科研人員股權期權和分紅等激勵政策,加快推進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等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二是加快科技創新突破。制定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工程的方案。制定科技重大專項梯次接續方案和重大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政策。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快霧霾成因與治理研究,推進癌癥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加強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強化高技能人才激勵,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
編輯:楊嵐
關鍵詞:增長 社會發展 國民經濟 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