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到2020年,二級以上醫院將普遍提供線上服務
初診絕對不能在線上開展,不建議兒童通過互聯網看病
意見明確,將來互聯網不僅可以預約掛號、候診、繳費、報告查閱等,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也可以在線上進行,并允許在線開具處方,逐步實現患者在家復診。
也就是說,初診絕對不能在線上開展。焦雅輝說,這與醫學基本規律和規則有關。醫生給病人初診要作出診斷的話需要幾個條件,第一是醫生通過詢問了解病人病情、病史、家族史。第二需要做一些體格檢查,即視觸扣聽,中醫叫望聞問切,了解病人癥狀和體征。第三要做一些輔助檢查,比如抽血化驗、心電圖、B超、做手術、病理等,如上手段綜合應用,醫生才能夠對疾病作出科學的診斷意見,制定治療方案。“對于初診病人,這些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互聯網上初診是絕對禁止的,世界各國都是這樣要求的。”
但也不是所有疾病都能在線上復診。焦雅輝說,經過國內外實踐證明的部分比較穩定的常見病和慢性病,可以在線上復診。比如皮膚病患者,長期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在病情沒有發生變化、基本長期維持穩定的時候,通過互聯網包括遠程監護或者所在的社區可以做一些檢查檢驗,這些指標醫生掌握之后,可以在線上開長期處方或者調一調藥。但是有一些病如腫瘤,患者需要定期做抽血化驗、影像檢查,才能做出正確判斷。還有兒童疾病病程進展快,不建議兒童特別是低齡兒童通過互聯網看病。“凡是經過嚴格培訓的醫生,都會給患者作出一個科學的建議,如果需要的話,還是到線下醫療機構就診?!?/p>
除了復診服務,互聯網技術在醫療其他領域的應用,也將讓人們就醫變得更加便捷。在優化“互聯網+”家庭簽約服務方面,這次也明確規定可以促進加快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智能化、信息平臺建設和應用,鼓勵在網上開展簽約服務,在線提供健康咨詢、預約轉診、慢性病隨訪、健康管理和延伸處方等服務;在“互聯網+”藥品供應保障服務方面,明確對線上開具的處方經過藥師審核以后,醫療機構和藥品經營企業,可以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配送;在推進“互聯網+”醫保結算方面,逐步拓展在線支付功能,包括異地結算、一站式結算;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方面,鼓勵推進研發應用,提高醫療服務的效率;在提高醫院運行管理和便民服務方面,明確到2020年,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分時段的預約診療和智能導醫分診、候診提醒、檢驗結果查詢、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等一些線上服務。鼓勵中西部地區、農村貧困地區和偏遠邊疆地區因地制宜進行探索。
同時,如上這些政策將有配套支持措施,如收費政策、對接醫保結算系統、統一權威的互聯互通信息平臺等。于學軍介紹,截至去年底,國家、省、市、縣四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全部實現連通,下一步將在應用上下功夫。同時,制定落實衛生健康信息的標準和規范,所有醫院實現統一標準和接口,并整合信息,為互聯網醫療健康提供支撐。
實行線上線下統一監管,互聯網診療行為將動態留痕
在網上看病,能讓人放心嗎?如何確保信息安全,保護患者隱私?
于學軍介紹,文件明確了嚴格的監管措施:首先是明確行為的邊界。盡快研究出臺規范互聯網診療行為的管理辦法,明確監管底線,同時按照深化“放管服”的要求,降低準入的門檻。并要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確保服務的安全和質量。
其次是強化責任?!罢l提供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服務,誰就必須要負責任”,比如互聯網醫院的發展是以實體醫療機構為依托,責任的主體還是醫療機構本身。另外,在監管方面原則是按照屬地化管理,實行線上線下統一監管。第三方平臺應確保提供服務人員資質符合有關規定,并且對所提供的服務承擔責任。同時,要建立醫療責任的分擔機制,推行在線知情同意告知,防范化解醫療風險。
此外,還要提高監管能力。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全程留痕。利用這個特點,將建立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監管端口,所有開展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和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平臺,需及時將數據向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進行推送、傳輸和備份,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將通過監管的端口對互聯網醫療行為進行動態監管。另一方面,推進互聯網可信體系建設,加快建設全國統一標識的醫療衛生人員和醫療衛生機構的可信醫學數字身份、電子實名認證、數據訪問控制信息系統,同時還要完善醫師、護士、醫療機構電子注冊系統,方便百姓查詢?!巴ㄟ^這樣一些措施做到‘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產生的數據全程留痕、可查詢可追溯,同時保證訪問處理數據的行為可控、可管,確?;颊呔歪t安全?!?/p>
“在建立統一規范數據標準的基礎上,制定健康醫療大數據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產權保護的法規,嚴格執行信息安全和醫療健康數據保密規定,嚴格管理患者信息、用戶資料和基因數據等與個人隱私相關的信息?!痹嫘陆榻B,下一步還將出臺相關的政策和制度,包括規范互聯網診療行為管理辦法,適應“互聯網+醫療健康”支付制度以及醫療服務、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信息共享等基礎標準,規范互聯網診療行為。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互聯網 服務 線上 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