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毛莉:“銳實力”背后的霸權邏輯和雙重標準

2018年04月24日 15:07 | 作者:毛莉 |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分享到: 

保持戰略耐心發展好自己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分析中國面臨的國際輿論環境時,還有一個情況值得注意。美國民調機構的最新結果顯示,美國普通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值。如何理解美國精英層和普通民眾對中國印象的分裂?

謝韜:為更準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析美國精英和公眾這兩個群體對華感知的民意調查數據。雖然蓋洛普和皮尤等民調機構定期調查美國公眾對中國的感知以及在對華政策上的偏好,但是,針對精英的類似調查則少得多。就我所知,對這兩個群體都做過系列調查的只有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和百人會,但是,前者在2004年之后停止了對精英的調查,而后者的數據已無法從網上獲取。就能夠獲取的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1974—2004年的數據看,美國精英和公眾在對華政策某些議題上的偏好確實存在顯著差異。

這種差異在特朗普政府改變對華政策的新情況下變得更為引人注目。去年以來,華盛頓發布了《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美國國防戰略報告》等一系列綱領性文件,明確將中國劃入戰略競爭對手行列。美國一些智庫人士和前政府官員也頻頻撰文,稱尼克松以來的對華接觸戰略已經失敗,美國應采取更為強硬的對華政策。相比之下,美國普通民眾的對華政策偏好則顯得更為積極。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近年來對美國公眾的多次調查顯示,當被問及美國應如何應對“中國實力的崛起”時,每次都有超過60%的受訪者選擇“與中國保持友好合作和接觸”,而不是“積極努力限制中國實力的增長”。

由于成長環境、個人經歷、教育背景、職業特征、經濟地位、社交網絡等一系列社會因素的影響,美國精英與公眾在幾乎所有議題上都存在分歧,因此在對華議題上出現差異也不足為奇。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精英在制定政策時可以完全忽略公眾的訴求,因為他們需要選票。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數情況下政策的變化是結果,而民意的變化是原因。美國著名政治學家V. O. 基在多年前把民意比作河堤,河堤不能決定河水的具體流向,但可以防止河水溢出,也就是劃定政府決策不能逾越的紅線。因此,要讓合作和接觸成為中美關系的主旋律,中國要關注美國民意的走向,努力使其成為中美關系穩定發展的河堤。

《中國社會科學報》:對于如何化解新一輪“中國威脅論”,您還有什么建議?

謝韜:經過40年改革開放,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正在經歷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在中國與世界關系發生歷史性變化的情況下,“銳實力”或許不會是“中國威脅論”的最后一個版本。應對日趨復雜的國際輿論環境,從根本上說中國需要以更大的戰略自信和戰略耐心發展好自己,并以實際行動為世界和平與繁榮作出更大貢獻。在提高我國軟實力的實踐層面,也需要我們作出更大努力。

推動公共外交主體多樣化。雖然中美兩國體制不同,但美國公共外交主體多樣化的經驗值得借鑒。美國最大的軟實力資源來自于好萊塢、微軟、蘋果、谷歌、常青藤名校等非政府主體。巨大的經濟成功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資源,而企業是中國經濟騰飛最直接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因此,應鼓勵引導更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成為中國公共外交活動的中堅力量。要思考如何通過中國企業的產品、服務、品牌,讓外國受眾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感受中國魅力。

創新公共外交活動形式。要力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開展公共外交活動。例如,可以通過設立各種基金會以資助各國學生來華留學,設立研究理事會以支持其他國家學者來華進行學術交流合作。盡管資助來自中國政府,但是否申請資助以及申請資助的內容由對方決定,從而保證了申請過程的自愿性,讓西方國家無可指摘。

借外國人之口講述中國故事。大量外國人的涌入,是一個全球性大國的標志之一。隨著我國發展持續向好,來華工作、生活的外國人快速增加,這對做好來華外國人服務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只有讓外國人真正融入中國社會,他們才會成為中國軟實力的重要資源。(毛莉)

編輯:位林惠

1 2

關鍵詞:中國 美國 銳實力 西方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欧美久久久 | 亚洲伊人五月丁香激情 |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 日本曰女人免费在线刺激 |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 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