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揭秘:奪寶“奇兵”是如何解開張獻忠沉銀之謎的?

2018年05月25日 07:25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圍堰挖寶

確定了在哪里挖,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該怎么挖?

文物在水下,水下考古最慣常的方法是潛水深摸,潛水員背著氣瓶下去,在水下尋找,但這次,“一看就知道沒法用傳統的氣瓶下去挖掘”,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員周春水說。

周春水有著豐富的水下考古經驗,曾參與廣東南澳一號沉船發掘、遼寧丹東一號沉船調查和湖北均州古城調查等重大水下考古項目。

周春水說,這次與他以往參與的水下考古項目都不同,岷江水濁,水中夾泥帶沙,“下去以后基本上什么都看不到”。

潛水的另一個弊端是單次可發掘面積很小,氣瓶的容量,潛水員的體力,都嚴格限制了工作時間,而文物散落江底,分布的面積數以百萬平方米計,靠潛水員去挖,不知要挖到何年何月。

且考古和盜寶不同,除了挖掘文物,還要對地質水文狀況,文物出土位置等信息進行記錄,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環境,岷江水流湍急,還有安全方面的考慮,“萬一人被沖走了怎么辦?”

多次現場考察后,有人提出了圍堰,把預備發掘的區域圍起來,圍堰內水抽干,露出河道,再進行考古挖掘,經過專家論證,這成了唯一可行的方案。

在此之前,國內尚無先例,國外同行在發掘沉船或擱淺的船只時使用過圍堰,但一條船長度有限,規模不會太大,且國外的文獻資料對具體操作的技術問題講述粗略,參考價值有限。

只能自行摸索。

第一個難題是用什么材料來建圍堰。最好的當然是鋼筋混凝土,堰體牢固,但造價太高,且不易拆除。一旦岷江進入豐水期,一座鋼鐵圍堰佇立在河道里,會阻擋水流,增加發生洪水的風險。

退而求其次,選擇砂石。砂石成本相對較低,易于拆除,到了豐水期,可以把砂石運走,不影響行洪。

這帶來了新的難題。砂石結構松散,考古挖掘項目領隊劉志巖說,“我原來以為,圍完以后,抽干水以后,這里面就沒水了,但實際不是這個樣子的,它還一直往里面滲水,而且還有地下水滲出。”

圍堰約1公里長,兩端寬度在130米到170米之間,占據約三分之一河道,近十萬平方米的面積,不可能處處放置抽水機。本來圍堰建成,滿心歡喜地以為能開挖了,卻又出現了滲水這個“絆腳石”,劉志巖急得上火。

最后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啟發了他,“光堵不行,還得疏導”。他們順著地勢,挖出兩條導流渠,把水引到地勢最低的地方,再統一用抽水機排出,滲水的問題迎刃而解。

劉志巖說,圍堰式挖掘在國內考古領域還是首創,是一種“開創性的嘗試”,對于以后進行河流、灘涂考古都有借鑒作用。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奪寶“奇兵” 張獻忠沉銀之謎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本之道中文日本精品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在线播放 |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人妇精品 | 亚噜噜狠久久香蕉人妖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a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