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提案 提案
大連市政協“一號提案”協商辦理立見立行小記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蝶變”
——大連市政協“一號提案”協商辦理立見立行小記
人民政協報記者 呂東浩 孟雪瑩
“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充分釋放科技創新潛能”“要著眼于產業發展的需求搭建科技創新平臺”……
9月20日,大連市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圍繞辦理《關于以科技創新為牽引,加速推進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這個“一號提案”進行專題協商。會上,9位委員作大會發言,市政府領導及17個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會聽取意見建議。
透過3萬余字的《關于我市科技創新進展情況的調研報告》、2萬余字的《大連科技創新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與構建》和《“一號提案”辦理落實階段性成果總結》等會議材料可見,今年大連市政協“一號提案”協商辦理最大的“看點”在于:不僅“真說”,而且“真做”。
2017年9月,大連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提出把創新驅動作為優先發展戰略,全面優化科技和產業布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此舉引起政協組織和黨派團體的極大關注。
“一號提案”由民革大連市委、民盟大連市委、民建大連市委、民進大連市委、九三學社大連市委和市政協科教衛委6單位聯合調研完成。提案建議大連要緊緊把握國際產業鏈分工的趨勢,突出重點進行系統性科研與生產一體化、產業鏈式的精準布局,加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蝶變”。
市委書記、市長對“一號提案”分別做出批示,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5位副市長任副組長、17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提案辦理工作領導小組,“陣容”強大。
推進“一號提案”辦理落實,政協除了“說”,能“做”什么?大連市政協采取的方式是“三個結合”:堅持調研協商與現場督辦相結合、突出問題導向與立見立行相結合、實現領導示范督辦與多方協同督辦相結合。
自年初起,大連市政協就此組織的調研協商、會議協商、督辦協商密集展開,并嘗試將現場督辦與調研協商同步推進,認真找“痛點”,及時解“難點”。市政協主席王啟堯先后5次帶隊赴國內先進地區和本市部分區縣、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調研視察。
調研組赴金普新區調研督辦過程中,對于中冶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手續辦理、項目落地等方面遇到的困難,當場溝通協商,積壓多年的老問題在兩天內得到解決。在大連理工大學和碼頭網科技有限公司調研時,調研組充分聽取加強大連海洋產業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財政保障等方面的意見建議,現場與市發改委、科技局主要領導協商,拿出具體解決辦法。
發動“眾人”共同“商量”,也是“一號提案”辦理的“亮點”之一。8月9日,市政協副主席王玲杰主持召開“一號提案”辦理協商推進會,組織6家提案單位聽取市科技局、人社局、經信委、海洋漁業局、高新園區的提案辦理進展情況通報,圍繞集中力量突破短板弱項開展協商,提出進一步的辦理落實意見。市政協科教衛委研究制定了“一號提案”辦理協商專題調研實施方案,吸引了民主黨派、科技和科協、教育、醫藥衛生界等界別的30名委員加入課題組。市政協提案委面向全體市政協委員、各黨派團體和市政協專委會征集大會發言提綱,匯總各種調研素材4萬余字,形成調研報告9份。
26家單位獲批建設省級創新研發平臺;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到49家;今年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7%……目前,大連市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產業蝶變”正在催生工業新優勢。“我市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每一項成果,都飽含著廣大政協委員的智慧和心血。”大連市副市長靳國衛坦陳。
“成績來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短板不容忽視,更要抓緊補齊。”王啟堯強調,大連的未來寄托于創新、科技,大連的出路倚重于創新、科技,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發揮好科技創新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作用。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協商 大連市 市政協 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