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黨中央擬表彰100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對象 名單公示
王大珩
王大珩,男,漢族,中共黨員,1915年2月出生,2011年7月去世,江蘇吳縣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原名譽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在他的領導下研制出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和首臺航天相機,主持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大型光測設備。1986年3月,他會同其他3名科學家提出“863”計劃建議并獲中央批準,成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一面旗幟,促使發展高科技成為實現我國科技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1992年與其他學部委員倡議并促成建立中國工程院。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首屆“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
王書茂
王書茂,男,漢族,中共黨員,1956年12月出生,海南瓊海人,海南省瓊海市潭門鎮潭門村黨支部紀檢委員、潭門鎮海上民兵連副連長,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積極投身維護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先后參加多項國家重大涉海工作,培養南海維權民間力量。在南海維權中敢于斗爭,充分發揮了民間力量的積極作用。帶領群眾造大船、闖遠海致富,成為潭門鎮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帶”典型。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王永民
王永民,男,漢族,中共黨員,1943年12月出生,河南南召人,北京王碼創新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創立漢字鍵盤設計三原理及數學模型,1983年發明“王碼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首創“漢字字根周期表”,有效解決了進入信息時代的漢字輸入難題。1998年發明“98規范王碼”,是符合國家語言文字規范并較早通過鑒定的漢字輸入法,推動了計算機在我國的普及。其發明技術獲得中、美、英等國專利40余項。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王有德
王有德,男,回族,中共黨員,1953年9月出生,寧夏靈武人,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原書記、局長。他帶領職工大力推進防沙治沙,營造防風固沙林60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有效阻止毛烏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擴,呈現出人進沙退的可喜局面。探索形成“寬林帶、多網絡、多樹種、高密度、喬灌混交”防沙治沙模式,實現了“沙漠綠、場子活、職工富”的奮斗目標,為全國防沙治沙提供了寶貴經驗。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治沙英雄”“全國綠化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王伯祥
王伯祥,男,漢族,中共黨員,1943年2月出生,山東壽光人,山東省濰坊市委原副書記、市長,原壽光縣委書記。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他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富民強縣為己任,立足壽光種植蔬菜的傳統優勢,全力扶持和推廣壽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試驗,大力發展壽光蔬菜批發市場,創建了全國聞名、江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壽光蔬菜產業化模式推向全國,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大力推動濰坊市農業產業化和工業股份制改造以及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為濰坊經濟繁榮貢獻力量。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王啟民
王啟民,男,漢族,中共黨員,1937年9月出生,浙江湖州人,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助理。他始終用“大慶精神”和“鐵人精神”從事科學研究,敢于挑戰油田開發極限;堅持“寧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讓油田穩產再高產”的信念,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創造多項世界紀錄。主持研究并提出了“分階段多次布井開發調整”理論,其中表外儲層開發利用打破了國內外認為不能開采的禁區;主持的油田高含水后期“穩油控水”項目研究,為大慶油田實現27年5000萬噸以上高產高效持續開發作出重要貢獻。他是一代石油人的杰出代表,為“鐵人精神”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黑龍江省特等勞動模范”等稱號。
王 選
王選,男,漢族,九三學社社員,1937年2月出生,2006年2月去世,江蘇無錫人,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原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他主持研制成功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方正彩色出版系統得到大規模應用,實現了我國出版印刷行業“告別鉛與火,邁入光和電”的技術革命,成為我國自主創新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典范。致力于研究成果產業化,主持開發的電子出版系統,引發報業和印刷業四次技術革新,使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占領99%國內報業和80%海外華文報業市場。設立“王選科技創新基金”,支持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技創新研究。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王寬誠
王寬誠,男,漢族,1907年6月出生,1986年12月去世,浙江寧波人,王寬誠教育基金會創辦人,香港中華總商會原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他是香港工商界愛國愛港的優秀代表,鼎力支持內地改革開放。推動建立香港中華總商會中國“四化”服務委員會,宣傳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為香港工商界人士參與內地改革開放搭建平臺,激發了港澳人士和海外僑胞的愛國熱情,為他們回報祖國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出資創立“王寬誠教育基金會”,支持國家選派留學生,培養高科技人才。堅決擁護“一國兩制”方針,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副主任,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工作。編號第4651號小行星被命名為“王寬誠星”。
王家福
王家福,男,漢族,中共黨員,1931年2月出生,四川南充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原所長,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他參與民法通則、公司法、物權法等多部重要民商事法律的起草和制定工作,為我國民商事立法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基本構想,較早提出依法治國理念,對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和法學繁榮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榮獲改革開放三十年首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特別貢獻獎等。
王 瑛
王瑛,女,回族,中共黨員,1961年11月出生,2008年11月去世,四川巴中人,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委原常委、紀委原書記。她奮戰在紀檢監察一線20年,探索創新紀檢監察工作為民服務零距離、干群關系零隔閡、監督監察零空檔、案件查處零擱置、再塑形象零起點的“五個零”工作法,嚴格監督執紀問責,堅決維護黨的紀律、國家法律權威,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她對黨忠誠,鞠躬盡瘁,身患肺癌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2009年,以她的事跡改編的電視劇《遠山的紅葉》及大型話劇《紅葉旅途》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榮獲“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工作者標兵”稱號,被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韋昌進
韋昌進,男,漢族,中共黨員,1965年11月出生,江蘇南京人,山東省棗莊軍分區政治委員。他參加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在彈片擊中左眼、穿透右胸,全身22處負傷的情況下,高呼“為了祖國,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引導炮兵打退敵軍8次反撲,獨自堅守戰位11個小時,由于傷勢過重,昏迷7天7夜,左眼失明,為保衛改革開放和平環境作出巨大犧牲奉獻。從戰場歸來后,他始終不忘初心,義務作事跡報告和宣講輔導500余場次,用自身經歷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榮獲“八一勛章”和“戰斗英雄”“全國自強模范”等稱號。
韋煥能
韋煥能,男,壯族,中共黨員,1942年4月出生,廣西河池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屏南鄉合寨村村委會原副主任。1980年,他組織原合寨大隊果作屯(自然村)村民沖破體制束縛,以無記名投票的形式直接差額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當選為村民委員會主任,這是我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率先實行村民自治。村民委員會探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村規民約、選舉方法、議事制度等做法,為建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作了重要探索。合寨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稱號。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黨中央 表彰 100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