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北京地鐵40年運營里程600公里 日均載客千萬人
40年來,北京地鐵從最初的“一線一圈”逐步編織成一張四通八達的網絡。如今,北京有22條地鐵線路,里程608公里。圖/視覺中國
1999年9月28日,復八線開通,首批V型車投入使用,這是北京第一批帶空調車輛。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供圖
1978年,北京地鐵從戰備轉為運營后,開始發售地鐵聯合月票。圖為1987年時的地鐵聯合月票。收藏愛好者馬騰騰供圖。
改革物語
11月22日上午8點20分,地鐵復興門站迎來早高峰。站區長高潔感慨,最近幾年來,在復興門換乘的人越來越少,“以前站臺上都站得滿滿的,擠不上去的排成長隊,現在都沒有什么排隊的了。”
在高潔看來,復興門站換乘量逐年減少與9號線、10號線分別在軍博、公主墳站跟1號線形成換乘站有關。這兩個站最近幾年逐漸分流西邊來的乘客,“很多人不需要再到復興門換乘了。”
40年來,北京地鐵從最初的“一線一圈”逐步編織成一張四通八達的網絡。如今,北京有22條地鐵線路,里程608公里。其功能也從最初的以戰備為主轉變為城市主要的交通方式。
2017年,北京軌道交通全路網年客運總量達37.8億人次,日均運送乘客達1035萬人次,穩居世界第一,軌道交通出行占比由原來的3.6%增至22%。
從“一線一圈”到一張網
1975年,19歲的張曉雨高中畢業,分配到北京地鐵成為了一名地鐵司機。那一年,北京地鐵一期面向社會試運營進入第五個年頭。
當時,地鐵一期線路是從蘋果園出發,沿著今天北京地鐵1號線往東到復興門,之后向南折拐,沿著今天地鐵2號線南段到達北京火車站。
事實上,這條新中國成立后建設的第一條地鐵,從一開始就帶著“戰備”色彩。
1953年11月,中共北京市委向中共中央上報《關于改建與擴建北京市規劃草案》,提出“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經濟的交通工具,特別是為了國防的需要,必須盡早籌劃地下鐵道的建設”。
據《北京日報》報道,當時北京常住人口不到300萬人,機動車也僅有5000多輛,人們出行多是步行或乘人力車,連乘公共汽車的人都是少數。中央之所以同意北京建設地鐵,周恩來總理曾一語道破:“北京修建地鐵,完全是為了備戰。如果為了交通,只要買200輛公共汽車就能解決。”
不過,由于中蘇交惡、三年困難時期等原因,北京地鐵建設工作一度中斷。直到1965年,毛澤東主席批準《關于北京地下鐵道建設近期規劃方案》,項目才正式重新啟動。該方案也明確提出,北京地鐵“適應軍事需要為主,同時兼顧城市交通”。
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鐵開始試運營,運行區間為公主墳到北京站,之后又延長到蘋果園。當時乘坐北京地鐵是屬于參觀性質,很多乘客都是買票上車,轉一圈又回到出發點。
參觀專列中間不停車,車里掛的是國畫,張曉雨印象最深的是黃胄畫的馬。正是因為供參觀使用,軍事博物館站和前門站是當時僅有的擁有自動扶梯的車站。
北京地鐵功能的轉變,開始于1978年。當年4月初,北京地鐵的管理單位——北京地鐵管理處提出了安全、準確、高效、服務的運營宗旨,北京地鐵從之前的戰備為主開始逐漸轉變為以運營和服務為主。
張曉雨記得,以前,北京地鐵的運行時間是早上6點到晚上9點,而公交車則為早上5點到晚上11點,為方便乘客換乘,“把地鐵運行時間早上提前了1小時,晚上延遲了2小時。”
同年年底,北京地鐵開始發行月票,為首鋼、特鋼、鍋爐廠、發電廠運送上下班職工。“這給北京地鐵帶來了真正意義上的早晚高峰。”
在張曉雨記憶中,80年代那會,因為車輛少,間隔長,早晚高峰擁擠程度和現在差不多。當時,北京地鐵車門質量不好,有時候高峰時段人多,很容易就把車門頂上一個鉤子給擠變形,學員或者副司機就得拿錐子撬、吊著扶手桿晃起來用腳踹,把門修好。
1987年年底,北京地鐵2號線正式成為環形,復興門站成為了北京地鐵第一個換乘點。大量住在西邊,在中心城區工作的人開始在復興門換乘。
“以前,1號線西段沿線還很荒涼,沒有什么工作機會,乘客都是一路坐到復興門才下車換乘,到2號線周邊工作。”北京地鐵運營公司第二分公司營銷部部長陳艷紅回憶,那時候1號線到復興門一開門,“乘客就像水一樣涌出來”,流向2號線的站臺。很多住在1號線南禮士路旁邊的居民,只能走1站地到復興門才能坐上地鐵。經常有擠不進車門的乘客跟她說:“姑娘,踢我一腳,給我弄上車去。”
北京到底會有多大?
與當時地鐵緩慢發展相對應的是北京常住人口和機動車輛不斷增加。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時,北京常住人口已經有1300多萬;機動車輛更是在2003年就突破了200萬輛。隨之而來的是北京交通的擁堵現象越來越嚴重。
200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倡導綠色出行;并提出重點發展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再加上申奧成功帶來的新契機,北京地鐵發展進入了黃金期。
盡管北京地鐵是在2008年奧運會前后才迎來井噴發展。但實際上,近十年來開通的不少線路早就納入規劃。
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高級工程師劉遷介紹,上個世紀70年代的北京地鐵規劃圖,已經就有1-6號線,只不過,現在的6號線和4號線部分線路承擔了當時規劃的3號線的功能;現在的7號線則是當時編號的6號線。
“地鐵規劃是中國獨創的,我們沒別人可學。”劉遷認為,歐美地鐵并無真正的“規劃”概念。北京地鐵的“規劃”,在7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點點雛形,“那個時候就知道得為以后考慮,知道至少得考慮預留地鐵口。”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北京地鐵40年 運營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