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改革開放紀實
牢記人民 永葆初心
河南省,桐柏縣付樓村。甩著右側空空的袖管,村黨支部書記李健在刺骨寒風中忙碌地籌劃建設村養殖基地。
“我們要勇于創造奇跡!”這個在事故中失去右臂的漢子,脊背挺直,誓要帶領鄉親們找到脫貧致富的新出路。
李健也曾絕望過——一家6口中有4個殘疾人,大蔥滯銷又導致債臺高筑,“靠領低保過日子”的想法不止一次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扶貧先扶志、拒絕等靠要;巧用扶貧款,大家來入股……在扶貧干部的精準幫扶下,李健不僅順利摘掉貧困戶的帽子,還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
個體的命運轉折,見證改革的歷史飛躍。當人民群眾被發展的機遇催動了腳步,通向全面小康的天塹就會變為通途,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從為梁家河百姓亮起陜北高原第一盞沼氣燈的大隊黨支部書記,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世界第一大黨的總書記……
一路走來,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始終將自己當作人民的勤務員。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讓改革開放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從革命老區到民族地區,從地震災區到祖國邊陲,習近平總書記風雨兼程、走村入戶,把真金白銀的改革方案送到人民身邊,把過上好日子的人民期盼轉化為方針政策。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在新時代改革的宏大布局中,人民的獲得感就是改革的含金量。
一紙戶籍,雖然很薄,卻在城鄉之間劃出一道深深的“鴻溝”。
改,涉及的人口規模十分巨大,牽涉的部門達到10多個,難度和挑戰不言自明;
不改,城鄉二元體制下的公民待遇天壤之別,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滿足?
只有從根本上彌合戶籍“鴻溝”,才能打破戶籍城鄉二元化壁壘,讓更多百姓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2014年7月,《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印發,全面拉開戶籍制度改革的大幕;2016年1月1日,《居住證暫行條例》施行;2016年9月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
“農業”和“非農業”戶口的差別,從此成為歷史。拿著一張張簇新的居住證,每年超過千萬的農村人口落戶城鎮,異鄉奮斗的人們找到溫暖歸屬。
人民,就是改革的依歸。
當“落后”的社會生產逐漸退場,“豐富”的百姓生活逐漸登場。人民的訴求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社會公平正義要更大彰顯、環境污染要更有效治理、人的自身發展要更加全面……
從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到發展學前教育,從異地辦理身份證到簡政放權“最多跑一次”,從世界最大養老保障計劃覆蓋更廣到公民網絡信息安全保護不斷升級……民生領域的改革從問題出發,從小事著力,從實處落地。
為了人民,再難也要改——
為讓人民住有所居,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租購并舉的新機制正在建立;
為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脫貧攻堅把“大水漫灌”變為“精準滴灌”,用“責任狀”綁定“烏紗帽”,中國已有超過6800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
為讓人民擁有豐富的精神食糧,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體制機制日臻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
為讓生態自然造福子孫后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緊鑼密鼓,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沙化土地面積大幅縮減;
……
從生存到發展,從物質到精神,從福利到權利,人民自身的進步與價值正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綻放異彩。
2018年3月21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全文對外公布,新一輪機構改革的大幕全面開啟。
積極回應人民期待,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借鑒吸納基層有益探索……機構改革方案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公共服務的新需要,在教育文化、衛生健康等領域加大機構調整和優化力度;著眼于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針對執法不規范、不嚴格、不作為、亂作為等突出問題,在市場監管、生態環保等領域整合組建執法隊伍……
“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遇到關系復雜、難以權衡的利益問題,要認真想一想群眾實際情況究竟怎樣?群眾到底在期待什么?群眾利益如何保障?群眾對我們的改革是否滿意?”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改革發展觀中,改革開放的初始動力是人民,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動力也一定是人民。
當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共同的奮斗目標,當“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成為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改革正匯聚起深沉而磅礴的力量,續寫新時代的壯麗篇章。
邁向未來 春暖花開
2017年4月1日,一則消息猶如平地春雷,響徹大江南北——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
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首都功能拓展區、創新發展示范區、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性工程……這座未來之城,甫一問世,就注定使命不凡。
戶籍改革、醫療改革、公共服務改革,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行大部門制和負面清單管理,探索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對外合作促進貿易便利化……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在這里先行先試,讓人們對這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樣板間”憧憬無限。
“建設雄安新區是一項歷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歷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穩扎穩打,一茬兒接著一茬兒干。”實地考察雄安新區建設規劃時,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
“功成不必在我”,是深邃的思考,更是歷史的考量。
中國經濟步入深水區,如何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躍遷?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在這場古往今來最為獨特的社會變革與實踐創新中,如何保持定力,穩立滔滔奔涌的世界潮頭?
下一個40年,乃至更遙遠的未來,這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完成的歷史答卷。
“機遇不會等著我們,問題也不會等待我們。”
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憑借改革開放的風帆駛入更加遼闊的海域,領導世界第一大黨、領航13億多人口發展中大國的習近平總書記放眼更壯美的風景,規劃更長遠的航線:
——從“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再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五大戰略跨越行政區劃,不斷延展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時空布局;
——從沿海到內陸,從上海“一枝獨秀”到東西南北中雁陣分布,12個國家級“試驗田”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打造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特色的創新樣本;
——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5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確保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成美麗中國;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這是目標明確、催人奮進的時間表,更是謀劃全局、協同推進的路線圖。
放眼世界,沒有哪個政黨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作出如此長遠的規劃,沒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一步一個腳印,持之以恒地朝向既定改革目標邁進,更沒有哪個民族能夠一次次推開機遇的大門,把改革的經驗不斷變成發展的現實。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實現聯合國標準下7億多人口穩定脫貧……
猶如一座燈塔,中國堅定選擇并成功實踐改革開放的經驗昭告世人,只要守正創新、馳而不息,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條。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平實的話語,概括出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大邏輯。
“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熱忱的邀請,道出了中國追求世界大同的真心意。
短短幾年,中國已同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達80多個。
昔日的開放末梢成為如今的新前沿,穿梭于大漠荒原的“鋼鐵駝隊”成為中外貨物貿易的新紐帶,一座座“中國建造”成為造福沿線各國人民的新地標……
為全球發展注入中國力量,為人類未來貢獻中國方案。
6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足跡遍及五大洲60多個國家以及主要國際和區域組織,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6年來,中國在全球積極新建或提升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形成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貿區網絡;
6年來,中國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北京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一系列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以更加自信從容的步伐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中國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將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動力源,中國將始終是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大市場,中國將始終是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斬釘截鐵。
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促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完成份額改革和治理機制改革,推動達成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加強全球治理,中國重視程度從未如此之高,參與程度從未如此之深,發言權從未如此之大。
言出必行,彰顯擔當。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認為,在我們這個如此危險、有可能“跑偏”的世界上,戰爭威脅著夢想。“中國作出的鄭重承諾,對于我們來說就意味著和平。”
有多寬廣的視野,就有多壯闊的道路。
6年前,《復興之路》大型展覽,習近平總書記曾以“正道論”,闡釋民族復興的歷史必然——
“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說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
6年后,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又以“大海論”,道出中華民族的無限豪情——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經歷了5000多年的艱難困苦,中國依舊在這兒!面向未來,中國將永遠在這兒!”
有更堅定的信念,才有更光明的未來。
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改革開放40年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的短暫一瞬,卻寫就了近代中國170年來的最輝煌篇章。
改革開放就是制勝之道,我們有理由也有資格擁有自信。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毅!
“中國進行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中國改革開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夠成功!”
歷史的契機,正等待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關鍵一程”的中國,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邁向未來、春暖花開!(記者秦杰、霍小光、吳晶、劉華、胡浩、朱基釵、何雨欣、施雨岑、丁小溪、王卓倫、葉前)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改革 習近平 中國 改革開放 總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