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讀圖今日讀圖
新時代改革引領(lǐng)者習近平
一、 出身革命家庭,改革堅定不移
中國改革開放始于1978年。習近平那時正在清華大學化工系學習。他的父親習仲勛在廣東擔任第一書記。
習仲勛對改革滿懷渴望,他向鄧小平要“先走一步”的“尚方寶劍”,請求建立經(jīng)濟特區(qū),為改革“殺出一條血路”。
父親的膽略和擔當影響了習近平。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上世紀80年代初,習仲勛從廣東調(diào)回中央,前往河北正定工作的習近平也開始了改革探索。他看到南方一些地方正推行農(nóng)業(yè)“大包干”,就在正定做試點,在河北省開了先河。
習近平在縣委書記任上深知改革不易。有一次他說,我們的改革存在不系統(tǒng)、不配套的問題,突出表現(xiàn)是“中間梗阻”。他在正定推進干部制度改革,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人選拔出來。
習近平在其他省市任職,也以改革者形象著稱。他在寧德倡導“弱鳥先飛”,在廈門實行“放水養(yǎng)魚”,在福州開創(chuàng)“馬上就辦”;在浙江提出“八八戰(zhàn)略”;在上海力推“長三角一體化”。
美國學者庫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習近平來自一個改革者的家庭。更為重要的是,他本人就是一位堅定的改革者——我知道這一點是因為2005年和2006年我在杭州拜會了習近平,他當時就跟我們談到全面改革的重要性。”
2012年12月,習近平在深圳蓮花山公園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 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鴻說,習近平的改革,來自他的經(jīng)歷,來自他的從政。他經(jīng)歷過“文革”,正反兩方面對比以后,他就明白,老路走不下去。他的思考跟鄧小平是一致的。
2012年,習近平在回顧改革開放歷程時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我們國家要取得今天的發(fā)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說,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chuàng)造。
習近平在地方的改革思想和實踐,輯錄在《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之江新語》等書中。觀察者認為,這正是新時代中國全面改革諸多設(shè)計的淵源。
二、 設(shè)計“第五個現(xiàn)代化”,更高舉起改革大旗
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對中外記者說:“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這時,習近平堅定宣示了要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
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lǐng)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而習近平清楚地知道,他面對的是何等困難,皆大歡喜的改革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他執(zhí)掌的新一輪改革,必定要“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上任后的首次出京考察,習近平選擇了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到過的廣東。著名的“南方談話”曾推動改革開放實現(xiàn)新跨越。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習近平 改革 中國 全面 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