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關于改革“五險一金”制度的建議

2019年02月18日 13:42 | 作者:曹志偉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方案二:維持職工保障不變,免除職工繳納,提高職工實際收入;

企業繳費分別按比例進入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

單位:元

5

   注:以廣州市月收入一萬元、年齡在35歲以下為例。

目前廣州市大多數企業按照最低標準為職工繳納各項險種,資金都尚有較多盈余,如若企業以實際工資收入為標準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企業和個人的“五險一金”稅費會有更大的下調空間。今年9月6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社保征收改革要“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按照這一精神,建議在不增加企業負擔、維持原實繳金額不變前提下降低企業繳納比例,免除職工個人繳納部分(自雇人員則按雇主責任自行繳納社保基金)。

方案一(見表4):以月收入10000元為例,企業依然按照原最低標準實繳金額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其中,養老保險(485.66元)全部撥入個人社會保險賬戶;醫療保險中按原個人賬戶金額(98.62元)撥入個人社會保險賬戶,其余進入統籌賬戶;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全部進入統籌賬戶。這樣,職工個人社會保險賬戶的資金為689.28~836.28元,相比免除個人繳納之前的586.14~880.14元,職工個人社會保險賬戶的資金最多可以提高103.14元。此外,職工個人不用再繳納“五險一金”,實際到手工資還會上漲1520~2220元。

方案二(見表5):以月收入10000元為例,企業依然按照原最低標準實繳金額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其中,養老保險中按原個人賬戶金額(277.52元)撥入個人社會保險賬戶,其余進入統籌賬戶;醫療保險中按原個人賬戶金額(98.62元)撥入個人社會保險賬戶,其余進入統籌賬戶;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全部進入統籌賬戶。這樣,職工個人社會保險賬戶的資金為481.14~628.14元,相比免除個人繳納之前的586.14~880.14元,職工個人社會保險賬戶的資金會降低105~252元。但因為職工個人不用再繳納“五險一金”,實際到手工資上漲了1520~2220,員工的獲得感大大增強。

因此,為了不增加企業負擔,同時增加職工可支配收入,提高了職工消費能力,直接拉動內需,建議在按全額工資繳納社保的基礎上,按比例降低“五險一金”費率,即將養老保險費率由14%降至4.86%,將醫療保險費率由7%降至3.45%,失業保險由0.48%~0.8%降至0.1%~0.17%,將工傷保險費率由0.2%~1.4%降至0.04%~0.29%,生育保險費率由0.85%降至0.42%,住房公積金費率由5%~12%降低至1.05%~2.52%。綜合來看,“五險一金”下調比例幅度約為63.97%~67.51%。“五險一金”必須和個人所得稅掛鉤,職工個人不用繳納“五險一金”的情況下,個人收入差距由個人所得稅來調節。如此一來,企業為職工付出的成本能讓職工切切實實每月都感受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員工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優化員工和企業之間的關系,為給企業減稅降費提供了空間。同時,做實職工個人賬戶后,意味著“多繳多提取”,有利于提高職工個人對“五險一金”繳費的意愿,監督雇主企業及時繳費,優化勞資關系。

“五險一金”改革的難點是既要保持企業不增加負擔、又要降低或免除現有職工的負擔,還要保證退休人員的待遇。對于如何解決改革后未繳社保的已退休職工保障資金來源問題,建議:首先,用各項基金的統籌結余為其繼續提供保障;其次,合并后資金池結余一部分每年購買國債提高收益,同時向國債資金暫借支付;第三,劃轉國資收益,擴充統籌基金;最后,不增加企業負擔、職工收入提高后,企業再投資能力增強,職工消費能力提高,可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同時,由于中年公務員和已退休公務員群體為社會發展做出較大貢獻,他們大多數之前未繳納“五險一金”或繳納期限較短,建議政府繼續通過財政為其歷史欠賬部分“一包到底”,年輕公務人員則按改革后的繳費方式,由用人單位統一繳納。對于在部隊崗位上退(離)休軍人,建議撥款設立退伍軍人綜合保障金,為其提供保障,現役軍人則同樣參加社會保險。

(二)資金集中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減少資金池個數和沉淀。

對“五險一金”統一管理、運營、支付和監控,可以形成“匯聚”效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運營收益,降低管理成本和資金風險。建議在2019年1月1日起稅務部門統一征收社保費的基礎上,將“五險”合并為“社會綜合保險金”,并且統一繳費基數計算標準、統一綜合費率、統一征收部門、統一資金池,集中管理、分類使用。匯聚成一個資金池后,還可以將“死錢”盤活,由原來行政管理資金改為按金融保險辦法管理或委托國家監管的金融機構直接運營,提高資金收益。同時,各項險種之間也可以調劑余缺,避免出現某險種虧空穿底而無法提供保障的狀況,何況合并為“社會綜合保險金”后不存在各險種資金池了。

(三)完善住房公積金政策及法律法規。

第一,免除個人繳納住房公積金,企業用計發住房工資或企業提供實物住房取代企業繳納的住房公積金。住房工資的發放與個人工資收入掛鉤,設立基數的上限和下限,并設置一個統一計發系數。同時,國家按照原來的規定,繼續實行免個稅政策,并隨工資每月按時發放至個人住房工資賬戶,列入企業用工成本,允許員工自行選擇投資方式,提高資金收益。員工個人可憑借房屋買賣合同、房屋裝修合同等材料向銀行申請公積金貸款或提取住房工資。在住房工資的投資方面,應對住房工資進行市場化運營,允許員工自行選擇投資方式,提高資金收益。這樣做有兩點好處,一是,可以體現出企業的福利與關懷,使員工能夠直接感受到企業的付出,增強員工獲得感。二是,避免繁雜審批,方便員工在限定范圍內直接使用,讓住房工資發揮它應有的免個稅和解決居住問題及構建基本社會保障功能的作用。改革后,住房公積金中心轉變為金融機構,為繳存者提供住房工資存取、投資服務。

第二,公積金追繳應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訴訟時效的規定,以3年為追繳期限,超過訴訟時效職工不再享有向企業追繳住房公積金的權利,且已提供實物住房等同繳納住房公積金,增強企業安全感。

第三,住房保障倡導“租售并舉”,“保障人人有房住,而非人人有房產證”。目前,國家將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建設作為解決住房困難問題的最佳政策選擇。用每月即發的住房工資來租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中低收入群體住房的經濟壓力,抑制“炒房熱”。各地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對住房工資的基數上下限以及系數每年調整一次,保證最低住房工資能夠租到的住房面積大于最低保障房面積,且小于當地平均商品住房面積,使中等收入群體的租房問題得到解決(低收入群體住保障房,高收入群體則自主購房),從而真正實現全民“住有所居”。

第四,實現住房工資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在個人賬戶(即合并后的“社會綜合保險金”賬戶)上進行互濟。此外,家庭成員因重大疾病導致個人社會綜合保險金賬戶上余額不足的,其他家庭成員可實現互濟,從而提高社會保障能力和水平。

(四)提升統籌層次,減少轉移手續和優化流程。

第一,提升統籌層次,全國統一聯網,“戶(錢)隨人走”。盡快實現各項險種的全國統籌,是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的重要舉措。因此,要加快各項基金省級統籌的進度,最終實現全國統籌,為跨區域轉移奠定基礎。同時,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社保和住房工資管理信息系統,管理個人的社保信息及住房工資繳納情況,并實現各區域信息共享,實現“戶(錢)隨人走”,工作流動人員少走冤枉路。

第二,由同一個機構統一經辦(包括異地轉移業務)。統一經辦并不僅僅指將“五險”與住房工資的提取、轉移等業務交給同一個機構,更重要的是整合“五險”與住房工資的提取、轉移過程中的共性業務,最大程度地簡化辦理和轉移的流程。各辦理機構要以便民利民為原則,去除轉移過程中出現的不必要的手續、文件、證明等,提高工作效率,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社保基金及住房工資的跨區域轉移。同時,國家和各地政府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對轉移效率高的辦事機構給予相應表彰,激勵其他地區的管理機構進行效仿和超越。

綜上,我提出改革“五險一金”制度,合并管理、不增加企業負擔、免除職工繳納、優先做實職工個人賬戶,提高社會綜合保障能力,創建新時代社會保險制度的建議。

“五險一金”制度改革是系統工程,需要深度調研、精確統計、建模型推算。我認為,改革需分四步走:第一步,同性質的險種合并,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合并(同屬保險性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合并(同屬費的性質),增強同性質險種之間的互濟性。第二步,同一城市內部增強各險種的互濟性,調劑各種保險基金之間的余缺。第三步,同省份內增強各城市之間基金互濟功能。第四步,全國范圍內各險種資金支付均可互濟,緩解部分地區社保基金吃緊的狀況。通過以上四個步驟,保證“五險一金”制度改革平穩過渡。

“五險一金”制度涉及到眾多上位法,建議在市委領導下,市政協配合下,由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進行深入研究,在廣州市權限范圍內能夠進行的改革的可以先行先試;超出廣州市權限范圍的,可通過全國政協向國務院提交建議和調研成果,并申請作為“五險一金”制度改革的試點城市,為改革探路,為人民謀福!(作者系廣州市政協常委、廣東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副會長、新城市投資控股集團聯合創始人)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職工 企業 住房 五險一金 繳納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 中文字制服丝袜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 色多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A级性爱免费视频 | 在线观看日本亚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