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男子莫名成公司老板上老賴名單:奔波300多天難解決
在石家莊市,對于企業的注冊審批和監督管理,由兩個部門來負責:行政審批局,負責企業注冊登記的;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市場監督管理。這事兒到底該誰管呢?
幾經周折,這位市場監督部門的工作人員終于承認,這件事兒在自己部門的管轄范圍之內。那么,為什么辦理起來這么困難?
趙玉民這樣說:“應該說不是說不能解決,只是有的東西要難一點,從辦案程序上來講,我們肯定要調查取證,工商機關因為它不是司法機關,人可能要困難一些,人去樓空了,處理上有難度,如果直接找法院,權益可能更好得到保障。”
當時是在這里辦理的程序,之后監管也是這里,卻要當事人去告到法院,這合理嗎?對此,趙玉民說:“不能這么理解。首先,公司申請人應當對提交公司登記的有關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在公司法和公司管理條例當中,都明確規定的,那我覺得應該是起訴這個辦事人員,是他提交了一個虛假材料,造成當事人的損失。”
權責劃分不清晰,兩個部門誰也不愿意主動打破僵局,于是就將難題推給了法院,推給了當事人。在記者接觸到的案例當中,這樣的情形在全國一些地方上演。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只能說我們在公司登記方面有短板、有漏洞、有盲區,忽視了有人盜用他人身份證信息注冊公司的情況了。無辜的受害者舉證非常難。讓無辜的老百姓代人受過,非常不公平,工商部門要有擔當。第一條,先把無辜的被盜用名義的人擇出去,讓他們的權利得到尊重。”
身份證被冒用,名下莫名其妙冒出一家公司,無論對誰來說,這都是夠鬧心的事了;然而,更讓人煩心的卻是,當你找到相關的管理部門的時候,工作人員卻告訴你說:這事管不了。管理部門的說辭,看起來似乎有幾分道理:行政審批實行寬進嚴管,企業注冊在審批階段實行“寬進”,在事中事后監管實行“嚴管”。不過,事實上卻是,審批的部門不負責管理,管理的部門也不負責審批。當遇到企業注冊信息造假,公民身份被冒用的時候,我們就只好自己想辦法去證明我不是“我”。如果管理部門逃避管理責任,無視服務群眾的要求,這恐怕無論如何說不通。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先生 注冊 市場 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