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重慶市涪陵區政協助力宣王村精準脫貧小記
攝氏35℃,初夏的重慶驕陽似火,但涪陵區大木鄉宣王村村民激動的心情卻更甚天氣。伴隨著民革涪陵區委會、區屬直屬機關工委、龍橋工業園區開發集團等青年志愿者的汗水,2000多株火棘樹苗栽植進荒地。“利用荒地種植火棘,既能美化環境,吸引更多游客,還能增加收入,大家都對這個項目期待得很喲。”村民黃柒高興地說道。
這是重慶涪陵區政協為宣王村落實產業扶貧的又一有力舉措。
宣王村位于涪陵區大木鄉西南,全村下轄4個村民小組,247戶、554人,建卡貧困戶25戶。“不僅要幫助困難群眾脫貧,更要讓全體村民致富。”自聯系宣王村扶貧工作以后,涪陵區政協副主席石鵬就在心里定下了目標。
召集駐村工作隊研究扶貧工作思路、實地調研掌握全村情況、聯系部門爭取資金……“起早貪黑是正常狀態,按時下班是隨機狀態。”宣王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陳鋒笑言扶貧之初的工作狀態。
功夫不負有心人。4年來,涪陵區政協帶領駐村工作隊爭取各類資金1600余萬元,鋪設了瀝青路面和村道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新建了人畜飲水池、栽種了人行道桂花樹和日本紅楓樹、進行了改廚改廁及住房風貌改造……并利用大木鄉海拔高,適合夏季避暑等優勢,大力推進鄉村游和特色民宿產品建設;廣泛宣傳高山蔬菜、糯玉米、腎豆、野生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積極拓寬“山貨下山”通道。宣王村人居環境大為改善的同時,全村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4065元增至2018年的12000元。
村民脫貧了,但如何幫助村民持續穩定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石鵬不停地思考著。
“宣王村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但缺少色彩,種植火棘樹不僅能豐富顏色,還能利用果實讓村民增收。”火棘樹每到夏季開出朵朵繁花,秋天結出顆顆“紅子”,掛果期可持續到次年2月,火紅的顏色能為冬日增添一份別樣的暖色,就是這一道特別的景致引起了陳鋒的注意。
謀定而后動。涪陵區政協組織委員與駐村工作隊聯合開展調研和論證。在此基礎上,駐村工作隊與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取得聯系,并促成以“村民入股+村集體出資+高校出技術”的形式啟動“萬畝火棘”旅游觀光項目。一期作為旅游觀光推進,計劃3年內利用荒山邊角地種植萬畝火棘,今年完成2000余畝、10余萬株;二期作為食品加工產業進行,由西華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提供技術指導,將火棘果實加工成果糕、果丹皮、飲品等食品。
宣王村黨支部書記廖明祥說:“在區政協的傾力幫扶下,駐村工作隊工作進展十分順利,現在又有了高校專家團隊的支持,我們很有信心發展好火棘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讓村民腰包都能鼓起來,鞏固好脫貧成果。”
“春看桃花朵朵紅,夏吃玉米粒粒香,秋觀紅葉片片美,冬賞紅子顆顆艷。美麗的宣王村歡迎你。”在火棘種植現場,石鵬向大家發出邀請!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宣王 涪陵區 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