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創新鏈“接觸不良”啥反應?
上游被埋怨不會設計,下游被埋怨只認錢!
從過去幾十年的科技發展歷史來看,最終能成功的產業創新,都是實驗室技術創新、傳導機制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結合體。
“一說創新,很多人會想到國家重點實驗室,沒錯,這里承載的一定是科學家原創的研發成果,但從研發成果到實實在在的應用產品,這一條從科學到技術再到產品的轉化鏈條并不完整,斷層就是著名的‘達爾文死?!!蓖趧撔氯?,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原誠寅同樣理解“達爾文死海”給研發創新者和產業伙伴帶來的“痛”。
“技術成熟度越高,離產業化就越近,但‘達爾文死海’所處的恰好是上游研發學校和科研院所使不上力,下游企業夠不著的創新中段。如果上下游接不上軌,好的技術就轉化不成產品,那么技術創新到產業落地整個鏈條就是‘斷橋’。”在原誠寅看來,高校一般都會要求國家和地方多在基礎研究給予支持,企業對研發者的要求是提供更有競爭力的技術并在產品上快速實現。但這中間存在“接觸不良”———企業說學校做出來的東西“不靠譜”,無法直接轉化為產品;學校說企業只想著賺錢,不尊重創新成果,“達爾文死?!闭f到底,是創新鏈不通。
去年3月,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成立。而在組建之初,很多人問原誠寅,這個中心是什么性質的單位?“組建創新中心,我們的目標是充分發揮和激勵科技人才的創造力,通過合理制度保證,極大程度地釋放創造者的激情,推動加速技術為產業服務,而不是簡單要求論文和專利數量。事實上,中國科技人才的專業素質在全球看都是很高的,但就是科學到技術再到產品轉化之路有時并不順暢?!痹\寅這樣說。
為此,國創中心還曾經做過一次嘗試?!耙孕履茉雌嚨娜剂想姵貏撔聻樵掝},我把大學老師和汽車企業專業技術負責人請到一起交流,才發現盡管大家關注的是同一個領域,但關注的問題和對挑戰的理解不一樣,彼此都缺乏信息溝通的渠道,以至于上下游無法共同促進產業鏈的螺旋式上升。企業需要的技術并不是學校老師關注的中心,企業要解決技術問題,只好到國外去買,而在歐美國家,技術創新鏈條對接已經細分到某個組織能明確說出自己開展的技術研究所處的是技術成熟度的1-3階段,還是5-7階段。”要打通創新鏈,原誠寅認為,這既需要鼓勵某一領域的原創,也要鼓勵跨界跨領域創新轉移轉化,這也是創新的一部分。
原誠寅同時表示,國際上不僅關注大型企業(如財富500強)創新,也重視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因此也要鼓勵小企業在局部領域做穿透,盡管企業規模不一定大,但能夠在細分領域做到中國甚至世界第一,也會對我國產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編輯:秦云
關鍵詞:創新鏈 產業創新 達爾文死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