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習近平對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要聞 要聞
習近平提新倡議 為亞洲互信合作增新內涵
“互敬”“創新”有深意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前院長季志業注意到傳統“互信”之前加上了“互敬”,“合作”后面加上了“創新”。“互敬”的提出是在單邊主義、民粹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強調國與國之間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合作創新”則擴展了傳統合作的范圍,包括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領域的創新。
亞洲的安全問題既有戰爭、領土爭端等傳統安全領域問題,也有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三股勢力”,跨國有組織犯罪,非法移民等新安全領域問題,再加上域外力量的介入,就使得矛盾更加錯綜復雜。如何增進互信,攜手應對新老安全問題,謀求建立有利于地區穩定發展的安全環境,是亞洲各國面臨的迫切任務,也是亞信峰會設立的初衷。
“開放型經濟”添動能
安全問題最終要靠經濟的發展來解決。本次峰會發表的宣言也指出:促進包容和可持續經濟增長和繁榮、消除貧困和文盲,是消除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溫床的最有效措施。
要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建設繁榮發展的亞洲,習近平提出了兩個具體措施:一是要共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早日達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區域一體化文件;二是要落實今年4月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識,加強發展戰略對接,促進全方位互聯互通,推動各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亞洲和世界正經歷復雜深刻變化的形勢下,這些務實舉措強調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如能落實,將有效促進目前亞洲問題的解決。”季志業告訴記者。
本次峰會上,習近平再次強調:我們將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決不損人利己、以鄰為壑;堅持開放共贏,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堅定踐行多邊主義,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中國上合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鄧浩表示,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習近平重申構建開放型經濟的作用不言而喻。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保證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理念和制度設計。同時,中方也在通過“一帶一路”建設、進口博覽會、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為亞洲各國的共同發展注入新動能。
“文化多樣性”增包容
本次峰會宣言將文化多樣性視為亞信的寶貴財富。習近平提出:“要以多樣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以和諧共生超越文明沖突,以交融共享超越文明隔閡,以繁榮共進超越文明固化。”
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說,今年5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成功舉行,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成為廣泛共識。亞洲的相互信任說到底是民眾之間的相互信任,只有在相互交流、相互對話中,才能實現相互了解,和諧共存。
習近平說,作為亞洲大家庭一員和國際社會負責任大國,中國將繼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鄧浩表示,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中國的歷史經驗和外交主張,也是中國對世界和平發展的貢獻;不僅有利于維護各國的正當發展權利,也有利于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在全球陸地總面積近30%的亞洲土地上,有著約42億人口、1000多個民族,跨越民族種族、宗教信仰、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和不同經濟水平的差異,探索符合亞洲特點和共同利益的安全和發展道路,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王帆表示,在某些發達國家再次拋出“文明沖突論”的時候,中國用行動踐行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用自身的發展惠及周邊乃至亞洲。當然,亞洲的安全結構比較復雜,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但各國元首們定期會晤達成共識,顯然有助于亞洲向著安全互信的方向前進。
此間觀察家認為,“亞洲新安全觀”的核心就是平等、互信、互利、合作。要解決政治互信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安全和治理等問題,需要亞洲國家攜手合作,共同“為解決老問題尋找新答案,為應對新問題尋找好答案”。(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