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脫貧者說 脫貧者說

果洛草原話脫貧

2019年07月10日 10:39 | 來源:青海日報
分享到: 

本報記者 張浩

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大氣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54%,一年中無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別,是青海省經濟發展最落后,自然環境最惡劣的地方……還沒進入果洛,便從各種渠道得知果洛的“艱苦”。

但是,這片土地以“世界最長的史詩、中國最美的濕地、雪域最靚的凈土”蜚聲藏區。“脫貧攻堅”的戰役在這樣的環境中會是個什么樣子?

研讀果洛脫貧攻堅之路上的足跡,不難發現,只要有貧困群眾的地方就有駐村扶貧工作隊的身影;只要有困難群眾的地方就有黨員干部結親幫扶的生動故事;只要有困難群眾的地方,就有黨和政府的傾力幫扶、傾情相助。如今,一群不甘落后的果洛人,正在脫貧攻堅的大潮中,勇立潮頭。

強基礎,支柱產業提檔升級

果洛海拔高、氣候寒冷,交通不便,長期以來處于經濟發展末端,畜牧業可以說是這里的支柱產業。

發展是大勢所趨,但傳統畜牧業發展方式已難以適應既要保護生態環境又要追求畜牧業發展提質增效的要求。果洛,一直都在苦苦尋找如何破解人、草、畜越來越突出的矛盾,實現生態與經濟共贏的路子。

而如今,果洛人面前的草地生態畜牧業之路越來越寬,實現了生態、生活、生產的共贏,也讓果洛州不少貧困戶找到了脫貧致富的途徑。

在瑪沁縣下大武鄉年扎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白藏羊產業化養殖基地,今年30歲的貧困戶熱保,是合作社的放牧員。每天早上,熱保7時起床,給羊喂完飼料后,將羊趕到牧場飲水、吃草,下午三時到五時再趕回點上補飼。

熱保家里三口人,沒入社前家里沒有牲畜,只有100公頃草山。“當時號召入社的時候我也不知道怎么辦,但看到村里的黨員和干部們都入社了,我就想入社肯定是沒有錯的,反正草山也是閑著。”熱保說。

熱保現在放牧著250只母羊和250只羔羊,妻子也在合作社養羊。放牧工資收入一年39000元,加上獎勵和分紅,還有草山入股,一年有5萬多元的收入。而在沒加入合作社以前,他全家一年的收入只有七八千元,主要靠打工。

年扎村是貧困村,2013年合作社剛謀劃組建的時候,村里的很多牧民都不愿意加入。但是由鄉黨委帶領村黨支部,村黨支部牽頭引領合作社發展,以黨員帶動群眾致富,以合作社發展促進牧民增收,形成了“黨支部+合作社+基地+企業+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黨員率先整合牲畜、率先加入合作社、簽訂入社協議,給牧民群眾吃“定心丸”。基地共有4200余只羊,考慮到草畜平衡和承載力,合作社又將放牧區分散成了17個點。

貧困戶熱保靠著生態畜牧業吃上了“合作飯”,而這也只是果洛州發展畜牧業這個支柱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的一個縮影。貧困戶在合作社里或勞動入股,或靠著扶貧互助資金入股,或靠草山牛羊入股……

如今,借全力打造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的東風,果洛州175個純牧業村全部成立了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全州18個生態農牧業合作組織還被認定為實施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試點單元合作社,達日縣窩賽鄉直卻村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甘德縣崗龍鄉崗龍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草地牛羊百分之百入社……

此外,以生態畜牧業為基礎,打造的“昆侖牧歌”、“雪域珍寶”、“瑪爾洛”等特色肉乳品牌還進入了上海等一線高端消費市場,貧困戶分紅也是“盆滿缽滿”。

拼創新,特色產業持續推進

支柱產業“畜牧業”提檔升級,為一部分貧困戶提供了最基礎的保障,成為了果洛州脫貧的“金字招牌”。果洛州又把脫貧致富的眼光向更高更遠望去。

在瑪沁縣拉加鎮,當地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服裝加工合作社、大棚種植合作社等扶貧產業在脫貧攻堅中已經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值得一提的還是當屬“卡洛曼瓏藏藥浴”這個創新扶貧理念的特色扶貧項目。

什么是“卡洛曼瓏藏藥浴”?拉加鎮副鎮長林霞介紹,這項充分尊重民意、深入調查分析后的優勢特色項目,是以到戶扶貧產業資金入股形式,采取“公司管理+醫院實施”的發展模式,為貧困農民增加收入來源,實現產業發展和牧民增收雙贏的成功案例……

聽著林霞介紹,我們走進了拉加鎮中心衛生院。衛生院院長田柱有正在藥浴科室里為65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拉托做“卡洛曼瓏藏藥浴”。田柱有介紹,這個特別設立的藥浴科室面積600平方米,可容納24名患者同時就醫。藏藥浴治療范圍包括風濕、類風濕、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痛風等很多種疾病。

聽拉托講,自己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通過“藏藥浴”治療已經有兩個年頭了,醫院對貧困戶也是有免掛號費、減診察費、減檢查費、減檢驗費、減麻醉費、減手術費、減住院床位費的“一免六減”優惠政策,治療效果顯著。

洗洗藥浴就能治病。林霞介紹,這項已經拿了專利的特色扶貧項目,是集納了拉加鎮曲哇加薩村、拉德村、洋玉村的扶貧產業資金共204.8萬元建設完成的,已經為建檔立卡貧困戶320人共計分紅20.48萬元。目前該藏藥浴已在全鎮及全縣范圍內初具影響,周邊各鄉鎮慕名前來就診群眾不斷增加。效益越好,貧困戶分紅就越多。

像拉加鎮“卡洛曼瓏藏藥浴”這樣的到戶扶貧產業特色項目,在果洛州只是一個縮影,果洛州各地因地制宜針對貧困“癥狀”開良方對癥下藥,在謀長遠上下功夫、出實招,創造性地破解脫貧攻堅工作難題,像這樣的特色扶貧項目,全州已有52個,每年年底都有8%到10%的比例分紅給貧困戶,已經讓2135戶貧困戶7637人收益。

三維發力,物質精神脫貧“齊步走”

從“土地刨食”向“產業吃飯”轉變,缺氧不缺精神的果洛人開始思考如何能長久保持脫貧致富的腳步。

穿過群山,來到崗龍村,掩映在崗龍草原的眾多產業,正孕育著新的生機。有了藏服加工廠、牦牛鮮奶加工廠、蔬菜大棚等很多產業,今后再也不會靠天吃飯了……崗龍村一大隊村民闊杰說。

以前,如果當年雨水充足,草場豐茂,老百姓的日子能過得舒心一點,萬一雨水不足,群眾只能過“苦日子”。過度放牧草畜不平衡,群眾的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加上惡劣地理環境因素,貧困降臨到了崗龍村。

痛定思痛。2009年8月,崗龍村黨支部召開了一次村民動員大會。大會討論將省里給的15萬元扶貧款作為啟動資金,組建崗龍村扶貧互助社。吸引有能力的牧戶加入互助社,實行代牧制,收益年底分紅,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想法雖好,但過慣了游牧生活的牧民群眾并不買賬,當年只有22戶牧民懷著忐忑的心情加入了互助社。

“都說萬事開頭難,但真沒想到那么難。沒有資金,群眾不愿意入伙,可有了啟動資金,讓群眾入社又變成了棘手事,真的一步一難題。”村黨支部書記贊忠說。

驅散“負能量”,鼓足“我要脫貧”精氣神兒,把“扶貧+扶志+扶智”相結合,贊忠開始用實際行動告訴牧民群眾脫貧致富是有希望的。這股子“精氣神”大大提振了全村人的士氣。

隨著互助社發展逐步走向正規,經驗日益增多,崗龍村黨支部又于2011年在扶貧互助社的基礎上組建了崗龍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開始謀劃新的發展。

首先,推動合作社股份制改造,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牧民變股東”,推動全村畜牧業傳統經營方式向現代化轉型。緊接著,崗龍村酸奶加工廠、土特產商店、糧油門市部,石刻加工、藏族服飾加工等陸續開業,吸納勞動力近200余人,占到了全村總勞動力的一半。2018年,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全村共分紅237萬元,戶均分紅9997元,人均2314元。

“我要脫貧”的志氣有了提升,崗龍村牧民群眾也動起了“腦筋”。作為村里的黨員脫貧示范戶,闊杰在充分掌握各項黨的惠民政策后,憑借著聰明才智還學習了汽修技能,在各方的幫扶下,闊杰先后開起了洗車行、汽修廠和小賣鋪,同時還帶領村里的其他貧困戶學手藝,忙脫貧。“門口工作真是好,全家上下全脫貧。”也成了闊杰的順口溜。

“在這個地方種蔬菜很不容易,當時村黨支部提出要建設兩棟蔬菜大棚,很多人都不看好,更別說能賺錢了。現在啊,種菜的效益年年在增長,大家才知道當時的想法多可笑。這幾年,我們幾個還都成了種菜能手。”蔬菜大棚的種植能手尕桑說。

如今在崗龍村,時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牧民群眾帶著問題疑惑與扶貧干部當面交流,言辭時而激烈,時而溫和,但最終牧民群眾和干部都滿意而歸。崗龍村在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指引下,在村黨支部的積極幫助下,更在扶貧工作隊干部的陪伴下,三維發力,物質精神脫貧“齊步走”,群眾的美好生活近在眼前。

編輯:曾珂

關鍵詞:果洛草原話脫貧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婷婷色综合2020 |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 亚洲欧洲日本韩国精品 | 午夜两性免费福利小视频 | 在线亚洲综合亚洲网色就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