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銅川市印臺區:特色產業成為脫貧致富“法寶”

2019年07月11日 15:02 | 來源:陜西日報
分享到: 

本報記者 霍海澎 通訊員 段建軍 靳麗楠

“13元,還有沒有上調的空間?”6月28日,還未進門,記者就被銅川市印臺區陳爐鎮雙碑村村委會主任郭長全辦公室內嚷嚷的人聲所吸引。

約10平方米的辦公室里,擠滿了前來收購藥材的客商。他們都是沖著雙碑村已晾曬干了的中藥材丹參而來的。

這批從雙碑村300畝地里挖出來的丹參,因品質好而受到來自天津、安徽以及我省富平、宜君等地客商的青睞。

幾天來,客商們要么打電話,要么發微信,有的還直接上門與村上洽談。“這東西好,都爭著要哩!我們要對比價格,爭取讓群眾多獲利。”郭長全興奮地說。

王益鳳家的甜瓜不愁賣

在印臺區,像雙碑村這樣通過強產業促增收的做法非常普遍。

2018年,印臺區有2469戶8866人就是通過發展果蔬、中藥材、畜牧養殖等特色產業脫貧的。令人欣喜的是,不少貧困群眾發展產業不僅鼓起了腰包,還帶富了身邊一批人。

王益鳳是廣陽鎮井家堡村大棚種植大戶。走進王益鳳家的甜瓜大棚,一股濃濃的瓜香撲鼻而來。綠色的枝蔓,結滿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綠寶石”“羊角蜜”甜瓜。緊挨著的另一座棚內,一個個或綠或紅的西紅柿,像一張張可愛的“娃娃臉”。

“我們的甜瓜,還沒等到開園,就被蒲城縣一個客商全部訂購了。還有這西紅柿,也被老客戶早早訂購了。只要東西好,就不愁賣!”看著大棚的豐收景象,王益鳳高興地說。

王益鳳是當地的“女強人”。近年來,她流轉村上21戶村民100余畝土地,發展苗木花卉、花椒和大棚果蔬。她為入股的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1000元,每年支付村民勞務工資15萬元。

此外,王益鳳還通過電商,把十里八村的手工藝品、土特產等銷售到天津、西安等地,讓鄉親們足不出戶就有錢可賺。

周陵塬上的櫻桃紅似火

夏收時節,從印臺區北關出發沿305線一路向東,周陵塬上的紅櫻桃成熟上市。公路兩側的櫻桃樹上,掛滿了鮮紅的櫻桃,晶瑩剔透、飽滿圓潤,令人垂涎三尺。在家門口、果園間售賣櫻桃的果農們,個個喜笑顏開。

周陵村黨總支書記張和平說:“全村現有1200余畝櫻桃園,其中700余畝已掛果,預計今年每畝收入可達1萬余元。”

櫻桃,不僅給群眾帶來了不菲的收入,還帶火了這里的餐飲業。周陵村的五谷香農家樂,幾乎天天都有訂餐電話。“這些天,櫻桃一成熟,來我們這里采摘、吃飯的人,越來越多。”女主人王引玲一邊在灶臺上忙活,一邊招呼服務員給包間的客人們上菜。

記者了解到,周陵塬上現有農家樂14戶、農家店13家。這里交通便利,環境好,客人們來了,不光能吃到可口的飯菜,還能體驗果蔬采摘的樂趣。特別是到了周末,隨處可見來自西安、咸陽、渭南等地的游客。

印臺區的“一村一業”有特色

走進印臺,金鎖關鎮金鎖關村的三產、陳爐鎮立地坡村的畜牧養殖、廣陽鎮西固村的蘋果以及陳爐古鎮、金鎖石林景區的鄉村旅游等,“一村一景”“一村一業”正在鼓起農民的腰包。

近年來,印臺區立足區域優勢,聚力打造“一心一帶四園四區”十大重點板塊,著力推動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印臺的果蔬、畜禽產品、苗木花卉、鄉村旅游等,多點開花,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為進一步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印臺區先后通過加快光伏電站運維、推進“三變”改革、開展電商服務、強化技術指導等方式,助推脫貧產業多元化發展。

今年,印臺區按照“345”農業產業發展思路,實施 “3+X”工程,大力發展現代果業、高效畜牧業、設施農業三大主導產業,因地制宜發展苗木花卉、中藥材、干雜果、鄉村旅游等區域特色產業,依托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持續強化“龍頭企業(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農戶(貧困戶)”合作方式,強力構建“一產業一龍頭、一鎮一基地、一村一車間、一點一工廠”產業扶貧格局。

目前,印臺區已建成周陵、鵬大、津櫻、欣之農等16個農業示范園區,投資2.9億元開工建設了25個產業扶貧項目,全區41個貧困村光伏扶貧電站累計收益500萬元……

編輯:曾珂

關鍵詞:特色產業成為脫貧致富“法寶”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另类 |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 亚洲第一区久久丁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