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觀察 精準觀察
專家:革命老區脫貧開發呈現六方面可喜變化
“在脫貧開發的攻堅戰上,革命老區正展現出新的精氣神兒。”7月29日,《中國經濟周刊》在京舉辦了“中國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經驗交流會”。參會嘉賓圍繞“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銜接”“貧困地區創優營商環境”等交流觀點,為脫貧開發建言獻策。
在會議上,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會長王健介紹說,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扶持力度,形成了支持革命老區發展的政策體系,使相關資源要素向革命老區優先集聚,讓民生政策向革命老區優先覆蓋。目前老區357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片區縣中已有141個脫貧摘帽。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感受到老區貧困村正呈現出六個方面的可喜變化。”王健表示,黨建跟進扶貧抓、一線隊伍在壯大,各級抓脫貧攻堅的力量更堅強;“兩不愁”不再發愁、“三保障”穩步推進,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瞄準薄弱環節;通村道路好走了、村中垃圾減少了、環境越來越好了;多種辦法一起上、解決“空殼”有保障,貧困村集體經濟有了一定基礎;著力解決“等靠要”,扶“志”扶“智”見成效;貧困戶的感恩之情和幸福指數顯著提高。
在交流過程中,參會嘉賓積極建言獻策,助力老區扶貧開發工作。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洪遠表示,要不斷鞏固前期的脫貧工作成績,進一步拓展新的發展效益。不僅要能“打硬仗”,還要建立長效機制,確保在下一階段穩定脫貧不返貧。
發展產業是穩定脫貧的基礎,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表示,目前不少鄉村將產業發展集中在農業領域,但隨著農特產品供給的增多,也給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如何推動工業下鄉,不要扎堆集中在城市;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貧困地區轉移,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這些都是下一階段值得思考的話題。”
在激發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上,中央黨校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理事長、秘書長汪文斌說,社會組織在信息、資源、專業、人才等方面有優勢,就能夠把工作做得更專、更實、更細。社會組織是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公開透明、審計評估、社會監督等程序,可以在脫貧攻堅中做事更有效率和質量。
在營商環境的培育上,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副司長孫廣宣說,貧困縣域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縣域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穩定性,除了政府部門、社會力量的幫扶外,還需要通過自身的努力進一步優化。相信隨著營商環境的提升,縣域經濟的競爭力也會快速提高。
【編輯點評:不斷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扶持力度,形成了支持革命老區發展的政策體系,相關資源要素向革命老區優先集聚,才有革命老區脫貧開發可喜變化】
關鍵詞:革命老區脫貧開發呈現六方面可喜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