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建軍92年 習近平揚中國國防之"和"道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2周年之際,中國官方發表中共十八大以來的首部綜合型國防白皮書——《新時代的中國國防》,首次明確指出“堅持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是新時代中國國防的鮮明特征”。白皮書闡釋的中國國防和平之道,可視為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一系列重要論述的一次全面系統外化,為關切中國國防改革發展方向和路徑的外界提供了最新的觀察文本。
資料圖:2015年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圖為直升機梯隊飛越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三個“永不”剖白中國道路
“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中國發展到哪一步,中國永不稱霸、永不擴張、永不謀求勢力范圍。”這是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以來,向世界說明中國時,一再鄭重宣示的一句話。
利用各種重要國際場合,習近平不斷向世界解說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內在邏輯。
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習近平向國際社會明確回答了中國的政策走向,第一點就指出,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不會改變。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中國《孫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書,但其第一句話就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義是慎戰、不戰。幾千年來,和平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中,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里。
資料圖:2014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10時,國家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是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而是人民勤勞、維護和平。”
“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當今世界,殖民主義、霸權主義的老路還能走得通嗎?答案是否定的。不僅走不通,而且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正如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發表演講時所說:“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歷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和平發展道路對中國有利、對世界有利,我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堅持這條被實踐證明是走得通的道路。”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三個“永不”被作為中國國防的新時代特征寫入國防白皮書,成為中國國防政策的根本依循,無疑再次向外界傳遞了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
詮釋戰與和的辯證法
“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在積極宣示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同時,習近平也不諱言中國軍隊“能戰”“勝戰”。“我們渴望和平,但決不會因此而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會拿國家的核心利益做交易;我們決不干稱王稱霸的事,決不會搞侵略擴張,但如果有人要把戰爭強加到我們頭上,我們必須能決戰決勝。”
習近平在論述國防和軍隊建設時指出,“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證法。”
資料圖:2017年7月30日,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位于內蒙古的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國家改革全局,作為一個重要部分進行部署。將國防和軍隊改革作為單獨一部分寫進全會決定,這在全會歷史上是第一次。2015年11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宣布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中國軍隊新一輪改革由此開啟。分析認為,這次空前的軍隊改革,著眼順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對國家安全面臨的各種風險挑戰、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戰略需要,堅持積極防御的戰略思想。
正如習近平指出的,“要把備戰與止戰、威懾與實戰、戰爭行動與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作為一個整體加以運籌,為國家和平發展營造有利戰略態勢。”
在中國文化中,自古崇尚“止戈為武”“不戰而屈人之兵”,而積極防御正是稟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詮釋了戰與和的辯證法。
資料圖: 2013年6月13日,中國“和平方舟”醫院船在南海海域舉行宣誓簽名儀式,準備迎接“10+8”東盟防長擴大會人道主義援助救災聯合實兵演練任務。中新社發 琚振華 攝
踐行“和”道化解信任赤字
一直以來,中國的軍費話題為外界高度關注。最新發布的國防白皮書從多維度介紹了中國國防費的詳細情況,表明中國用不斷增加軍事透明度化解信任赤字的積極姿態。
中共十八大以來,媒體報道中開始出現了軍隊具體番號,在軍事信息公開上前進一大步。隨后,軍隊更進一步擁抱互聯網,開放軍營,軍營直播……軍隊的開放力度和透明度日益增大。與此同時,中國軍隊積極參加國際維和、海上護航、人道主義救援等行動。截至2018年12月,中國軍隊已累計參加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9萬余人次,在維和任務區新建、修復道路1.3萬余千米,運送物資135萬余噸,接診病人17萬余人次……
資料圖:第二十二批護航編隊與第二十三批護航編隊分航。 中新社記者 張海龍 攝
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海軍、空軍建軍7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節點,中國軍事上的重大活動和舉措備受外界矚目。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將這些常被視為“秀肌肉”的活動,變成了會友的平臺。4月份為慶祝中國海軍建軍70周年而舉辦的海上閱兵和多國海軍活動,邀集了眾多國家海軍參加展演,包括與中國尚存海上島礁爭議的國家。習近平在會見多國海軍活動外方代表團團長講話時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國家間要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不能動輒就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各國應堅持平等協商,完善危機溝通機制,加強區域安全合作,推動涉海分歧妥善解決。觀察認為,這道出了中國借慶祝海軍生日為“和平、合作”搭臺的深意。
接下來,中國將首次承辦世界軍人運動會,這個全球軍人最高規格的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又將成為中國以“武”尚“和”的重要舞臺,也將是外界對習近平踐行“和”道的觀察窗口。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國 國防 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