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精神“感冒”了拖不得,做個心理CT吧
測量體溫、血壓、血糖已眾所周知,但“神秘”的心理活動如今也可以“測量”,像醫用CT機一樣能對人體各部位進行掃描,被通俗的稱為“心理CT”。通過對個人的心理狀態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和描述,再結合專業心理咨詢或治療師,獲取個人“心靈密碼”,達到“人心可測”的目的。
產后變成“火藥桶”
心理CT查明是抑郁
家住漢陽鐘家村的32歲產婦劉某,是全職太太,兩個月前順產下一健康可愛的男嬰。雖然丈夫和婆婆把她照顧得很好,但劉某總是心煩氣躁,發脾氣、打砸家里的東西、整夜失眠、頭發大把地掉。丈夫多次帶她去醫院看病,各項檢查結果都正常,為此夫妻倆經常吵架。
婆婆哭訴說,自己把媳婦就當閨女一樣對待,可就是不知道她為什么生完孩子就變成了“火藥桶”,一點就炸。
雖然沒有明顯的生理疾病,劉某總感覺自己痛不欲生,渾身上下都不舒服,于是她來到漢陽醫院看精神心理科。該科主任國家高級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袁梅教授建議做心理CT,經過準確檢測后,結果提示劉某為產后抑郁。
因為還在哺乳期,使用藥物治療會對嬰兒造成影響,袁梅教授悉心開導,對其進行了接近1個月的心理疏導,并囑咐劉某要帶丈夫一起來進行“家庭治療”,讓丈夫意識到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狀態,有了正確認識,學會有效跟妻子更好地溝通。
日前,劉某的癥狀已完全緩解。
有心理學依據和臨床驗證
結果具科學性和準確性
漢陽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袁梅教授介紹,心理CT系統是在國際著名的心理測驗“明尼蘇達多項人格調查問卷”的基礎上研究開發而成,可以對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進行比較全面的測量。經過70余年的發展,現已被譯成60多種文字,在110多個國家使用,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應用最多的心理測查工具。
整個心理CT系統包括112個心理指標的結果分析,檢查內容涉及感知覺、思維、情緒、意志行為、睡眠、心理發育、婚戀和家庭問題、心理防御機制、心身疾病和抑郁、焦慮、偏執、癔病和酒藥成癮等心理疾病方面,可全面了解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且廣泛適用于兒童、青少年、成年及中老年人群。
不僅如此,心理CT還可以全面對個人的心理素質,如情商、領導能力、敬業精神、職業傾向等方面進行測量。
心理CT里一套量表最多的有399道題,最少的一套有10道題左右。袁梅告訴記者,“心理CT”的核心并非硬件設備,而是一套包含大量心理量表的軟件,前來做心理健康檢查的市民,在接受專業醫師的初步了解后,在該系統上進行相應的心理測試,根據心理量表的題目數量、難度以及市民的反應速度等,做一套量表的時間大約從20-60分鐘不等,比以前的心理檢查評估更全面、方便和準確。
潛在心理障礙就像“感冒”
一定要及時干預
袁梅教授說,要想評估個人的心理狀況,不能完全依賴于計算機測試,還要選擇專業醫院和設備,結合具有國家資質的心理醫師解讀,才能得出更準確的評估結果。
家住沌口的7歲男孩小明,因為是家中獨子,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小明從來都是百依百順。因過度疼愛和保護,小明上一年級后極度不適應校園環境。老師聲音大,他都無法接受,更耐受不了老師的批評,還總是在睡夢中驚醒,因為過度害怕,小明接連出現頭痛、胃痛、肚子痛等癥狀。
醫院檢查各項結果都正常,醫生建議小明做心理CT,因為年齡太小,認識的字有限,小明的媽媽在代替他做完檢測后,結果提示小明是分離性焦慮障礙。
“小明年紀太小,雖然已明確診斷,但不能使用藥物,這對小孩的生長發育會有影響”,袁梅教授說,通過家庭治療,在全家人的配合下,小明經過三個多月的心理疏導和癥狀,重新回到課堂。
袁梅提醒,輕度的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就像精神“感冒”,希望大家用看待普通感冒那樣的眼光看待心理疾病。很多具有心理疾病的人群,根本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心理隱患,如果任其發展,很可能發展成重度精神心理疾病,危害自身、家庭和社會的安全,耽誤最佳治愈時機。
編輯:劉暢
關鍵詞:心理CT 精神 心理學 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