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涼山州鹽源縣:潤鹽大地換新顏
金秋時節,涼山州鹽源縣的蘋果園里,一個個紅彤彤的蘋果壓彎枝頭,采摘、裝箱、發貨……果農們的臉上掛著笑容。鹽源蘋果成為當地群眾的脫貧果、致富果。
近年來,在鹽源縣,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深入推進,8412平方公里的潤鹽大地煥發出新的生機。
□禪心 何流 盧苗苗(圖片由鹽源縣委宣傳部提供)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2016年,鹽源縣確定貧困村122個,其中,極度貧困村7個,貧困人口15062戶68970人。
大自然賦予鹽源的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富集,已發現地下礦藏40余種,初步探明的巖鹽儲量31.8億噸、煤儲量5.9億噸、鐵礦石儲量2.02億噸、銅礦儲量23.6萬噸。農牧業資源得天獨厚,氣候適宜,光熱條件優越,有耕地近100萬畝、天然草場340萬畝、林地880萬畝。水能資源富足,裝機840萬千瓦的錦屏電站、240萬千瓦的官地電站位于鹽源與鄰縣交界處;中小河流理論蘊藏量190萬千瓦,技術可開發量在60萬千瓦以上。旅游資源絢麗多姿,瀘沽湖優美的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舉世聞名。
然而,交通滯后,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業產業發展緩慢,教育、醫療水平低下等原因致使鹽源發展滯后。“誰來扶?扶什么?如何扶?”成了鹽源“精準扶貧”的“精準”三問。
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風檣陣馬的行動是解決問題的良方。在沖鋒的號角下,鹽源上下眾志成城,聚集力量,全力以赴,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900余名東西扶貧協作、省內對口幫扶、省綜合幫扶的干部,7600余名幫扶責任人,涌入鄉村,成為地地道道的“鄉里人”。他們住進貧困村,走進貧困戶家中,全覆蓋開展結對幫扶,全身心投入脫貧事業。他們中不乏有經驗豐富的專家,如醫生、教師、農技員,有踏實、努力的青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他們信念堅定,立志攻破“貧困堡壘”。
為了保障脫貧質量更上水平,鹽源縣在隊伍打造上下足“繡花”功夫。“萬名干部大培訓工程”、專題培訓班、讀書班持續開展,培訓黨政干部1542人次,分批次引進200名專業人才充實到攻堅隊伍中,選派64名緊缺專業技術人才研修委培、跟崗學習,以提升能力素質贏得工作的主動權;全面實行縣領導、鄉鎮黨委政府負責人、駐村第一書記、幫扶單位、幫扶責任人“五位一體”考核機制,用好“抓落實”APP,建立專項巡察、常態化督導制度,常態化開展明察暗訪、巡視督查、考核問責,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責任落實,督促各級幫扶干部沉下身子、真幫實扶。
秋收冬藏碩果累累
三年多時間,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鹽源縣各級干部始終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鎖定“兩不愁、三保障”“一低七有”等目標,下足“繡花”功夫,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縣已有105個貧困村退出,減貧12372戶56708人,計劃今年退出17個貧困村,減貧2703戶12069人,完成全部脫貧攻堅任務。
在這場帶領貧困群眾脫貧奔康的戰役中,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穩定增收脫貧的根本舉措。“人生在勤,不索何獲”。于是,一場變“輸血式”脫貧為“造血式”脫貧的“產業革命”在潤鹽大地拉開序幕。立足雅礱江河谷地區、平壩地區地形、氣候特點,該縣積極引導群眾大力發展核桃、花椒、蘋果等“1+X”產業。目前,鹽源縣已發展核桃120萬畝、花椒70萬畝、蘋果40.3萬畝,貧困群眾戶均種植6畝以上。
與此同時,各地積極培育農村集體經濟,推行勞務輸出、電商扶貧、以購代捐脫貧模式,122個村集體經濟全部達標,累計轉移輸出勞動力1500人,預計今年貧困戶人均收入達4000元以上。
在推進產業發展的同時,鹽源縣著力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貧困家庭適齡子女實現“應讀盡讀”。全力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工程,醫療環境明顯提升,深入實施“十免四補”“兩保、三救助、三基金”等醫療扶持救助政策,嚴格落實貧困群眾就醫“先診療后結算”制度。通過易地搬遷等方式,解決186戶自發搬遷群眾住房安全問題,貧困群眾安全住房問題基本解決。
近期,鹽源縣制定2019年脫貧攻堅“冬季沖刺”行動方案,圍繞脫貧摘帽目標,對照貧困戶脫貧“一超六有”,貧困村退出“一低七有”,貧困縣摘帽“一低三有”標準,按照“缺啥補啥”原則,抓緊對標補短,搞好達標建設項目的掃尾工作,做好驗收考核迎檢工作。
關鍵詞:潤鹽大地換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