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3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三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要聞 要聞
基層代表呼吁:建立公益訴訟信息共享機制
9月在內蒙古自治區調研時,調研組每到一處,都向基層代表提這樣一點希望:介紹情況不穿靴戴帽,講干貨,結合公益訴訟案例說真情況、真效果。
調研組走訪了內蒙古自治區市、縣(區)檢察機關和有關行政部門,實地察看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現場,同基層黨委政府、法院、檢察院以及企業、律師、群眾代表面對面座談交流;調研組內部討論會開了整整3個半小時,談調研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一直到晚上11點……3天的行程很緊張,收獲卻很大,尤其是聽到了40多名基層代表的意見建議。
基層代表不約而同地呼吁建立公益訴訟信息共享機制——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鄭錦春建議全國政協關注并推動搭建行政執法與公益訴訟信息共享平臺。審判信息公開和裁判文書上網大部分都已實現,在大數據時代,搭建行政執法與公益訴訟信息共享平臺有必要性和現實性,這是公益訴訟線索的一個重要來源。
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趙忠武呼吁,建立健全與檢察機關聯席會議制度和協作配合的機制,加強日常信息交流和重大情況反饋。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趙昉建議,自治區各級人民檢察院與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定期通報自然資源領域公益訴訟案件情況、行政處罰信息、行政非訴案件執行情況等信息。
蘇睿是北京盈科(呼和浩特)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律師。自2018年至今,他被呼和浩特市國土資源局賽罕區分局聘任為法律顧問。他建議建立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重點排污企業信息公開平臺,便于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企業實時環境信息。對未及時上傳相關信息和漏報、瞞報、上報虛假信息等行為,設置嚴格的監管和懲處機制。
調研組發現,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都有開展數據資源共享、搭建數據應用平臺、提供數據支撐服務等方面的現實需求。
王召明委員是調研組成員,他所在的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一項業務是以應用“生態數據”進行環境治理修復,已經完成了“科爾沁沙地生態修復”“大青山邊坡生態修復”等生態修復工程。
對于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守護綠水青山的重大意義,王召明有著深刻的感受。調研中,他呼吁建立公益訴訟大數據平臺。他的具體建議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關注公益訴訟案件,如在平臺中設置舉報模塊、案件展示等,提高百姓的參與度;利用生態大數據平臺,動態監測生態破壞區域的植被恢復情況,為生態預警,及時發現問題;對生態修復工程進行實時跟蹤,督促生態修復的進程;用大數據平臺對案件進行綜合分析,對案件處理過程及結果進行分類,以此為完善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提供數據支撐。
調研組認為,這一建議值得進行重點探索,有利于檢察公益訴訟更規范、精準地運作。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