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土地承包期限再延長30年:

鄉村振興的“定心丸”

2019年12月10日 10:20 | 作者:李元麗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第二輪承包到期后延長30年,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給廣大農民吃下“定心丸”。

從產業發展角度看,這一長期“大禮包”給鄉村振興帶來哪些助力;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更好地利用土地資源實現鄉村振興?

我們聽聽來自委員一線調研后的聲音。

農民的“定心丸”

“今年我承包了25公頃旱田,其中15公頃改成了水田。我很想把剩下的10公頃地繼續旱改水,但這需要再投入5萬多元。從新聞上看到,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長30年的政策,我就放心了。”黑龍江省東北部的樺川縣蘇家店鎮新勝村農民于君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說,接下來,他打算把剩下的10公頃地也改成水田。

和于君一樣想法的還有很多農民。樺川縣百禾漿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大江說:“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長30年,消除了我們對于土地承包到期之前是否要加大投入的顧慮,我們更有信心進行土地改良、施有機肥和秸稈還田,尤其是我們種的主要是藍莓、藍靛果等漿果,需要10多年才能進入盛果期,30年時間足夠了。下一步我們打算把產業做細做精,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

“王大江的考慮是合理的。”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學林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延長土地承包期限有助于促進農業投資與耕地質量保護。“在擁有穩定而長期的農地產權的地方,農民更愿意采用科學的種植方式,如施用生物農藥、農家肥、減少化肥的使用,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續發展。”李學林說。

李學林表示,我國當前土地細碎化問題仍然普遍存在,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問題亟待解決,延長土地承包期限有助于激勵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讓更多有能力從事非農就業的小農戶退出農業,釋放出更多的勞動力和資源紅利,促使土地資源集中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手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與生產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土地規模經營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促進了現代農業技術(如大型農用機械)的使用與推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原副校長李天來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央決定農民土地承包期限再延長30年不變,這有利于確保農民的利益,有利于社會特別是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穩定,有利于現有土地流轉的穩定。這是一個既考慮了農民利益,又考慮了土地流轉者利益,還充分關注了社會穩定的重要決策。

“一戶一田”或可解決土地問題

“從產業發展角度來說,《意見》既給承包戶一顆‘定心丸’,也使流轉了土地的經營主體‘安心’。”全國政協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劉木華委員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當然,《意見》的出臺并不是說能解決所有問題,目前仍然還存在不少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劉木華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如,當前在大力推進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過去已經完成了的土地確權及發證之間產生了的新問題。由于歷史原因,過去完成了的承包土地確權是基于傳統、未經過標準化整理的地塊,但如今大力推進了高標準農田建設,很多地塊形狀、位置已經完全改變,實際數據已與承包合同或臺賬不一致了,這個矛盾如何解決?基層干部很為難;再如,村集體對承包地收回及收回后的正確處理、拋荒地處理,目前尚沒有明確有效、規范的操作措施;還有,雖然國家不斷地對穩定土地承包期給予利好,但目前農村承包土地的流轉時間短(協議時間短)的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我們了解到的情況是承包土地的農民一般不愿意長時間流轉土地給新型經營主體,時間為10年的非常稀罕,往往都是5年或3年以下的居多,因此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投入等影響大,對保護地力、農產品安全等都不利。”劉木華如是說。

李學林在調研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他告訴記者,他和同事李隆偉等在調研時發現一些地區存在失地農民要求再承包的問題。二輪承包中的失地農民是否能夠在三輪土地承包時再承包到土地,成為亟待討論與解決的問題。再如,由于均分思想導致土地細碎化問題存在,城市化發展促使大量農戶進城,土地拋荒與粗放經營嚴重,在三輪承包時,是否對農戶土地進行向大戶集中、適當進行資源要素的整合等政策小調整成為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如何破解上述的問題?“各地也有鮮活的實踐,各地也有差異,我個人認為,安徽省蒙城縣‘一戶一田’改革試驗促進土地集中方法,或許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解決三輪承包期土地利用效率問題有所啟發。”李學林推薦了這則案例。

因地制宜做好規劃

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是黨中央確立的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制度基礎。把農戶承包經營權落實到地塊,使農戶承包地權屬更加明晰,農民流轉承包地就能更踏實,利益預期就能更明確,農戶才能放心流轉、穩定流轉。

那么,如何更好地利用土地資源實現鄉村振興?劉木華表示,首要問題是切實做好村域或村莊規劃,把每一個農村的國土進行認真的規劃。要把鄉村產業、生產、生活等需要的土地進行詳細且科學地規劃好,做好點狀供地規劃設計,確保滿足保障該鄉村能振興的各方面需求。

在李學林看來,農村土地資源盤活離不開鄉村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與科技支撐。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促進鄉村三產融合發展有助于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增加土地利用收益。在大力促進農業發展的同時,各地需要因地適宜,將農業的傳統種植與二、三產業結合,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業附加值,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農業體驗以及創意農業等,促進農村土地資源發揮其基于農業之外的更大價值等,這些產業發展也為土地集中和規模經營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此,李學林建議:一是當前我國城市化、工業化、國際化的發展新要求,為了更充分利用好土地資源,發揮好制度效能作用,建議在延遲承包期的同時進一步鼓勵促進土地流轉,實現土地的高效利用。二是在我國小農經營普遍存在的現實背景下,可以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實現服務規模化,促進農業規模經營。三是加強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合作和聯合,實現小農戶零散土地的整合使用,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及大市場的有機銜接。四是切實采取最嚴格的制度,加強耕地質量保護,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及農業農村現代化。

編輯:秦云

關鍵詞:土地 承包 鄉村 農民 農業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天久久久天堂网 | 最新久久久久久一本 |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看 | 在线视欧美亚洲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