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人物對話 人物對話
讓貧困群眾真脫貧穩脫貧——記漢中市南鄭區委書記鄭富超
本報記者 高振博
“我們要培育更多的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把貧困戶組織起來,讓貧困戶能實現長期穩定增收。”12月26日,當談及如何建立脫貧長效機制時,漢中市南鄭區委書記鄭富超這樣說。
今年8月初,鄭富超從關中地區來到南鄭區任職。他一到任,就認真開展調研,分析研判南鄭獨特的自然地理與產業基礎條件,針對性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讓南鄭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
特色產業“鼓起”老百姓錢袋子
“鄭書記鼓勵我們要積極推進黑毛茶就地深加工,提升茶產業附加值,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致富。”12月24日,在法鎮沙壩村黑毛茶產業扶貧示范園,該示范園負責人王忠偉說。
在這個示范園里,曾經無法利用的夏秋茶葉被烘干制成了黑毛茶,成為制作茯茶的原料。“這就使茶葉的采摘期延長了100天,茶園畝均增收可達2000元。”王忠偉表示,“今年4月至9月,我們累計加工黑毛茶400多噸,輻射帶動南鄭區800余戶茶農。”
“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連接小散弱農戶與大市場的樞紐。南鄭建立健全了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很好地發揮了帶貧益貧作用。”鄭富超說。
“發展產業,尤其是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是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鄭富超說。南鄭的農業資源優勢十分明顯,除了茶葉外,近年來,龍頭山大鯢、新集甲魚、湘水食用菌、圣水中藥材、紅廟山藥、漢山獼猴桃、福成山野菜等一批特色現代農業加速崛起。
在漢山街道辦漢山村,村上利用離城區近的優勢,統籌規劃村里的花、果、林等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去年一年,漢山村就接待了12萬人次的游客。節假日期間,漢山村常常是一‘房’難求。”該村黨總支書記李文忠說。
據介紹,目前南鄭區111個貧困村都擁有了自己的脫貧主導產業,直接帶動1.6萬名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脫貧。
責任捆綁督促幫扶干部動起來
12月24日,牟家壩鎮黨委書記張曉奇翻出了他與鄭富超的微信聊天記錄。“牟家壩鎮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鄭書記擔任我們鎮的脫貧攻堅隊隊長,每周一我都要向他匯報本周的工作要點,便于及時發現和整改問題。”張曉奇說。
據介紹,南鄭在所有鎮辦成立了22個脫貧攻堅隊,由區級領導擔任隊長,直接包聯鎮辦,進一步夯實脫貧攻堅領導責任。同時,南鄭進一步強化脫貧攻堅“五個責任捆綁”機制(幫扶干部與貧困戶脫貧效果責任捆綁、主管部門與下屬單位幫扶責任捆綁、幫扶單位領導與幫扶村責任捆綁、區級分管領導與行業部門責任捆綁、脫貧攻堅隊與鎮辦責任捆綁),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的攻堅格局。
“在當前階段,我們要以作風改進落實脫貧攻堅。”鄭富超說,“我們要進一步發揮各級幫扶干部的能動作用,讓他們人到心到,主動去發現和解決問題。”
為確保高質量脫貧摘帽目標如期實現,鄭富超還帶領南鄭各級幫扶干部發起了脫貧摘帽總攻行動。總攻行動開展以來,各級幫扶干部累計開展入戶5.3萬次,解決實際問題1萬余件,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用心用情開啟幸福新生活
12月24日,在法鎮茨壩村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雷存厚和老伴正圍著火爐坐著。這是他們從1公里外的半山上搬下來后在這里過的第一個冬天。
“鄭書記來看我時,很關心我的身體情況,還問我住這里是否習慣。”84歲的雷存厚說。如今雷存厚老兩口的低保、高齡補貼、養老保險每月加起來有1000多元,3個女兒每月也給他們900多元,日子過得很舒適。
“要讓老百姓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關鍵要解決產業配套問題,要結合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配置相應的產業。”談到易地扶貧搬遷,鄭富超這樣說。
據統計,南鄭目前已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82個,實際入住搬遷群眾4622戶11230人,實際入住率達100%。
“南鄭今年全年實現脫貧6700多戶1.6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1.13%,整區脫貧摘帽已通過市級核查,全區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鄭富超說,“下一步,我們要聚焦產業培育和農民培訓,持續用力解決好貧困戶穩定增收問題,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關鍵詞:讓貧困群眾真脫貧穩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