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乘著扶貧春風 泥溪溝村華麗轉身
2019年12月6日,萬源市鐵礦鎮泥溪溝村貧困戶張合德家里十分熱鬧。“昨天,我給羅主任打電話邀請她來我家吃飯,感謝她對我們的幫助!”這天,張合德殺了3頭大肥豬,邀請村干部、幫扶干部和鄉親們一起吃“刨湯”(川東地區殺年豬習俗)。
張合德口中的“羅主任”,是達州市政協機關幫扶干部羅瑜。2015年4月,達州市政協、市工商聯等5個單位與相距130余公里的泥溪溝村結成幫扶對子。從此,深山里有了“窮親戚”。
人居環境美美疊加
泥溪溝村地處偏遠、山高坡陡,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3戶504人,貧困發生率達24%。村民沿著一條小溪而居,人均田地不足半畝,大多以傳統農業為生。入村的13.5公里道路不足3米寬,狹窄多彎。村民居住的房屋90%以上是土坯房或上世紀50年代左右修建的木瓦房。
面對這一貧困程度深的“硬骨頭”,5個幫扶單位沒有退縮、迎難而上。達州市政協主席康蓮英先后29次到村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帶領幫扶單位從“改路”入手,打通交通“腸梗阻”。
2015年下半年開始,幫扶單位協調資金1800多萬元歷時一年將村道硬化,擴寬路面至5.5米,并安裝安全防護欄。2017年,協調宣漢縣打通800余米與宣漢縣連接的“斷頭路”,縮短了泥溪溝村到達州市的距離。
“一遇山洪暴發,村道對面的村民無法過河。索橋缺錢沒維修,出行缺乏安全感。”在走訪群眾中,幫扶干部聽到不少這樣的聲音。為此,幫扶單位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發動政協委員捐贈,幫助該村新建漫水橋兩座,維修索橋4座,加固便民橋1座,即將建成兩座行車橋。飲水難、通訊難、住房難等一個個難題,隨后也被逐一化解,村里新建蓄水池兩個、微型水廠兩座,新建移動通訊信號基站1個,50戶貧困戶易地搬遷全面完成。
通過多方努力,村里大力實施“改水”“改廁”“改灶”等人居環境改造工程,總面積4600平方米的41處院壩全面硬化,修建4000余米連戶路,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村容村貌發生了較大改觀。
產業發展欣欣向榮
大雪節氣剛過,泥溪溝村村民將雷竹產業基地的黃豆收獲以后,立馬開始為雷竹除草,干得熱火朝天。
“我們村耕地少、土地貧瘠,勞動力缺乏,產業發展難上加難。市政協機關為村里產業發展操了不少心,費盡了周折。”泥溪溝村黨支部書記夏曉彬見證了村里產業發展的艱辛歷程。面對實際困難,市政協數次調研,幫助引進項目,明確產業發展思路。
為實現穩定增收,幫扶單位首先想出了家家養雞的辦法。幾年來,市政協機關干部職工累計向貧困戶贈送雞苗12300只,基本實現了戶戶養土雞,助村民增收80余萬元。村民們嘗到了甜頭,年年養雞,熱情不減。2019年11月28日,羅瑜組織委員到張合德家將年初贈送的30只雞全部買走。談到未來,張合德說,養雞不愁銷路,準備自己買80只雞苗飼養。
如何實現更大效益?市政協著眼泥溪溝村實際,外出考察、請專家論證、引業主入駐,先后試種了天麻、辣椒、脆李,都因“水土不服”失敗告終,未能產生預期的經濟效益。
在汲取教訓的基礎上,2016年5月,市政協組織委員捐贈7萬元幫助部分貧困戶和村集體購買中蜂蜂源120桶,還請來技術員駐村指導村民養殖,培養技術骨干。歷經3年多的培育,村里養蜂業滾雪球式發展,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3萬元。
“我們這里林地面積大、花源多,適宜養蜂。市政協幫我們引進中蜂養殖技術、贈送蜂源,戶均每年增收7000元。”泥溪溝村村民楊體超2019年養蜂收入近6萬元,已經成為村里的養蜂帶頭人,經常為養蜂戶作技術指導。
村里發生泥石流災害后,經市政協協調項目資金進行了土地整理。為了讓“土生金”,市政協反復考察論證,引進雷竹產業。2017年4月,村里種植雷竹650畝、8萬株。2019年年初,市政協又請來專家指導,在地里套種黃豆,收入近萬元,還抑制了雜草生長。
“地里掰筍子、家里開館子、就地掙票子,依托竹產業致富奔康的目標再過三五年就能實現了!”市政協機關派駐泥溪溝村第一書記唐有全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陣地建設步步為營
2015年前,泥溪溝村村委會辦公場所門窗破損、墻壁脫殼、壩子沒有硬化,連辦公桌椅都是“殘腳少腿”。村黨支部無經費、無陣地、無組織生活。達州市政協結對幫扶的第一件事就是指導村黨支部換屆,重建村委班子。隨后,市政協協調40余萬元,按照“達州市黨支部標準工作法”的要求,幫助泥溪溝村建設村級陣地。
如今,走進泥溪溝村村委會辦公場所,看到的是紅格子窗戶、粉白的墻壁、硬化的院壩。村“兩委”會議室、多媒體功能室配置配備到位,村衛生室、警務室、文化中心等基層陣地設施一應俱全。
市政協機關黨委與泥溪溝村黨支部開展“結對共建”,協助村黨支部培養村級后備人才、發展預備黨員,村黨支部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結對幫扶中,市政協還指導探索“支部+公司+農戶”模式,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泥溪溝村注冊成立了萬源市康健樂農業開發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逐步增強,村“兩委”帶領群眾致富奔康的勁頭也更足了。
關鍵詞:?乘著扶貧春風 泥溪溝村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