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生態中國>要聞 要聞
全國首屆中醫農業生態食材加工大會召開
為促進中醫農業生態食材產業發展,1月11日,全國首屆“中醫農業”與農產品加工高峰論壇暨中醫農業投入品展示交流大會在河南省駐馬店舉行。論壇以“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圍繞中醫農業投入品和中醫農業生態食材農產品深加工助力生態產業融合發展,共同研討中醫農業對生態產業新趨勢、新方法展開主題演講和高峰對話,深入探討傳統農業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前景。
本屆論壇由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辦,河南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承辦、中咨國業規劃中心等單位協辦。論壇得到了駐馬店市農業農村局的大力支持,并專門發了《關于組織參加全國首屆“中醫農業”與農產品加工高峰論壇暨中醫農業投入品展示交流會的通知》。
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章力建,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負責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孫建,長三角人才社團聯盟常務副主席、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副秘書長、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韋學明,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所長王鳳忠,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專委會副秘書長魏志敏,駐馬店市原政協副主席閆超,駐馬店市原發改委主任陳國民,駐馬店市貿促會會長尚國干,正大集團生物工程區銷售副總經理高嶺,河南華英集團副總經理張家明,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專家莫冬、張智、張立強、陳天佑,1縣1特互聯網銷售云平臺楊梟等領導和專家以及來自河北、山東、重慶、吉林、黑龍江、上海等十幾個省份的政府部門、行業內知名人士、企業高端管理人員近400人出席了本次高峰論壇。
據了解,此次首屆論壇選址駐馬店召開,主要依托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的優越地理環境條件,這也是農業農村部舉辦的四個5A級農業展會之一,也是唯一由地級市舉辦的5A級農業展會。本次“中醫農業”與農產品加工高峰論壇與農業農村部連年舉辦的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同一會址,兩個農產品加工大會主題相近,一脈相承,一個側重于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一個側重于展示交流與投資洽談,前者是后者的完善和技術支撐補充,后者通過前者聯合國工發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通道,可以把中國農產品加工大會影響走出國門,影響世界。
駐馬店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中林出席會議并致歡迎辭,他講到,駐馬店因歷史上設皇家驛站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稱,是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故鄉。全市轄9縣1區,人ロ960萬,面積1.5萬平方公里,是人口大市、農業大市和新興工業城市。素有“中原糧倉”“中州油庫”“芝麻王國”之稱。連續22年成功舉辦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治會,每年參會企業5000家以上,參會客商4萬多人,其中境外客商1500多人,已成為世界農產品加工業信總技術交流、項目投資洽談、貿易對接合作的重要平合。這次論壇大會在駐馬店舉辦,必將推進駐馬店市綠色農業發展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章力建以《“中醫農業”助力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為題作了報告,他指出: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與時俱進、厚積薄發,把"中醫農業"植入優勢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等生產基地中的名、優、特農產品生產程序中,并實施“中醫農業”投入品“組合拳”方案,各種投入品優勢互補、集成創新,以保障農產品高產優質、色香味俱全、功能性增加、保鮮期長、抗逆性增強等。
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負責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中醫農業團體標準專家孫建講到,生態食材是依托中醫農業和耕育農法技術,以生態保育、循環經濟、水土保持為理念,充分考慮水資源平衡以及生態承載力、可持續利用能力、生物多樣性問題,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合理利用生態資源為基礎生產的原產地健康農業產品。本次大會圍繞貫徹國家長江、黃河流域座談會精神,鼓勵發展中醫農業,走區域生態保護和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打造當地中醫農業生態食材產業,實現農業高質量生態提升,構建中醫農業投入品與健康農業的生產和供給模式,建立科技創新、跨界融合的中醫農業生產模式,以延長生態食材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重點,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優化農業生態產業體系,提高生態農業綜合效益,建立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孫建建議,下一步駐馬店應依托宿鴨湖水庫水資源優勢,配套建設研學基地、田園康養于一體的耕育農業田園綜合體,創造條件申報“中國中醫農業之鄉”和“中國文旅地標”國家文化走出去工程項目。
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副秘書長、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韋學明以《鼓勵全球科技創新、助推智慧農業發展》為主題作了演講,他介紹到,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項目專家委員會提供專業人才資源、院士工作站等。為提高全球科技創新水平和意識,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專家委員會章程》等制度,制定《全球科技創新獎管理辦法》,并按學術水平、技術難度、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對人類和平事業發展及科技進步的貢獻。全球科技創新獎授予在生態保護、環境治理、新型能源、基礎科學、健康產業、生物藥業、航天航海、地球物理或其他領域和聯合國正在開展或鼓勵開展的公益項目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機構和個人。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加工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主任王鳳忠以《農產品加工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主題報告,他講到,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現狀,農產品加工業連續多年平穩增長,己經成為我國制造業第一大產業,農產品加工業,食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持續擴大,依然是投資熱點。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要求建立綠色安全防控技術體系,優質的農產品加工產品呼喚中醫農業投入品和中醫農業技術生產的生態農產品。
會上由中醫農業團體標準專家孫建教授為洛陽市宜陽縣香鹿山鎮頒發了“中國中醫農業之鄉”的證書。香鹿山鎮位于宜陽縣東部,東接洛陽高新區,與縣城隔河相望,洛陜公路穿境而過,鄭盧高速宜陽站入口位于鎮區,交通便利。鎮區面積122.48平方千米,轄31個行政村,總人口60975人(2017)。是“中國生態食材之鄉”和河南省綜合實力百強鎮、也是“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2017年以來,香鹿山鎮在北部丘陵地區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花椒種植。目前全鎮20個行政村種植花椒3.8萬畝,發展椒農6200戶,建成了長達21公里的萬畝花椒產業帶,有3個花椒種植專業村支撐的萬畝花椒示范園和8個千畝示范園。為提高群眾收益,香鹿山鎮與兩家醫藥公司簽訂協議,在花椒進入豐產期的前兩年,實行林藥間作,套種中藥材,保證每畝地每年藥材收入不低于1500元?,F香鹿山鎮已發展了一定規模的金銀花、紅花中藥材等中藥材的種植以及梅花鹿養殖。“中國中醫農業之鄉”的成功創建,對香鹿山鎮花椒產業的質量和品牌提升意義深遠,同時也標志著香鹿山鎮的生態花椒產業發展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會議期間安徽新河灣農業公司、重慶萬州紅桔示范社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原產地產品和生態食材產品生產企業,聯合發起成立了中國中醫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并申請依托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全球中醫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聯合體下設立中醫農業投入品運營中心、中醫農業功能性產品運營中心等。
據悉,全國首屆“中醫農業”與農產品加工高峰論壇旨在通過高峰對話的形式,探討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多向合力支持生態發展的路徑,積極踐行創新、并通過探討激發創新活力。
(耕育田園)
編輯:生態中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