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生態中國>要聞 要聞
仁來仁網模式嫁接全國中醫農業產品加工大會
為解決中醫農業產品銷售,實現優質優價問題。1月11日,由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主辦,河南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草醫堂中醫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承辦、中咨國業規劃中心等單位協辦的“全國首屆中醫農業與農產品加工高峰論壇暨中醫農業投入品展示交流大會”在河南省駐馬店舉行。論壇圍繞中醫農業投入品和中醫農業生態食材農產品深加工助力生態產業融合發展展開發言。
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章力建,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負責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孫建,長三角人才社團聯盟常務副主席、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副秘書長、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韋學明,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所長王鳳忠,河南草醫堂中醫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紅,河南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年等領導和專家及來自河北、山東、重慶、吉林、上海等地行業內知名人士、企業高端管理人員400余人出席了本次高峰論壇。
據了解,此次首屆論壇在駐馬店召開,主要依托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的優越地理環境條件,這是農業農村部舉辦的四個5A級農業展會之一,也是唯一由地級市舉辦的5A級農業展會。 駐馬店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這次論壇必將推進駐馬店市綠色農業發展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交流會上,章力建、韋學明分別就《“中醫農業”助力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和《鼓勵全球科技創新、助推智慧農業發展》為題作了報告和演講。
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負責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科技創新網絡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中醫農業團體標準專家孫建講到,生態食材是依托中醫農業和耕育農法技術,以生態保育、循環經濟、水土保持為理念,充分考慮水資源平衡以及生態承載力、可持續利用能力、生物多樣性問題,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原理,合理利用生態資源為基礎生產的原產地健康農業產品。本次大會圍繞貫徹國家長江、黃河流域座談會精神,鼓勵發展中醫農業,走區域生態保護和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打造當地中醫農業生態食材產業,實現農業高質量生態提升,構建中醫農業投入品與健康農業的生產和供給模式,建立科技創新、跨界融合的中醫農業生產模式,以延長生態食材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重點,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優化農業生態產業體系,提高生態農業綜合效益,建立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孫建建議,下一步駐馬店應依托宿鴨湖水庫水資源優勢,配套建設研學基地、田園康養于一體的耕育農業田園綜合體,創造條件申報“中國中醫農業之鄉”和“中國文旅地標”國家文化走出去工程項目。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王鳳忠以《農產品加工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主題報告,他講到,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現狀,農產品加工業連續多年平穩增長,己經成為我國制造業第一大產業,農產品加工業,食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持續擴大,依然是投資熱點。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控制要求建立綠色安全防控技術體系,優質的農產品加工產品呼喚中醫農業投入品和中醫農業技術生產的生態農產品。
會議期間,仁來仁網負責人與“中醫農業”團體標準團隊達成了聯合打造中醫農業生態產品供應鏈戰略合作協議,今后國內將有大批優質的生態餐企、生態原產地、生態食材農企通過自己的APP(仁來仁網提供)展賣生態產品、提升產品質量、樹立企業形象、積累數據資產,參與公益生態志愿者服務。
編輯:生態中國陳思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