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地方政協全會>共同關注 共同關注
精準發力攻克貧困最后“堡壘”
——重慶市政協委員集中建言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黃典)1月12日,重慶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第四聯組會場熱火朝天,來自不同界別的委員們圍繞“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主題,爭相建言,助力在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攻克貧困最后的“堡壘”。
沒有脫貧致富的勇氣和信心,沒有脫貧致富的一技之長,沒有“造血功能”,就不能斷掉窮根。因此,李長洪委員建議,聚焦貧困群眾需求,將培訓送到他們身邊,提高貧困群眾發展本領和農村實用技術、就業技能水平。還要結合當地實際和產業發展情況,組織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困難群眾走出去,到先進地區學習先進經驗和典型做法,輸入希望,樹立標桿,激活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程禾委員將目光聚焦到了農村婦女身上,建議,根據地方資源特色和優勢,發展適合農村婦女的特色產業,引導農業與鄉村旅游、家政服務、手工刺繡、農村電商深度融合;同時,充分整合教育、勞動、人社、婦聯等部門的教育資源,形成文化教育、實用技術、綠色證書、職業評定和學歷教育五個梯次的留守婦女教育培訓體系;此外,還可開展“好媳婦”“好婆婆”等評比,讓貧困婦女學有榜樣、做有標尺、干有方向。
脫貧成果要保持長效,發展產業是根本之策。近年來,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基本形成以中藥草、茶葉、特色養殖、蔬菜為主的扶貧主導產業,但是如何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溫永學委員建議,建立“一縣一特、一鄉一業”的特色產業選擇機制,破解產業同質化發展、品牌不響等問題。發揮政策性、商業性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補優勢,鼓勵金融機構根據市場經營主體需求,創新信貸產品。強化風險防控,建立市、縣、鎮、村“四位一體”的風險防控責任體系。深入推進產銷對接、農業保險,促進扶貧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貧困群體的就醫問題,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之一。潘雪梅委員認為,要建立權責清晰的扶貧醫療保障和救濟政策體系,以及更加完善的醫療救助政策和更加簡便易行、操作簡單的醫療救助政策。并建立因病致貧人員識別機制,確定重點保障人群。建立突發重大疾病救助機制、因病喪失勞動能力人員救助機制等,防止一人生病、全家返貧。
當前,重慶市脫貧攻堅已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面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如何有效銜接問題,李玉梅委員建議,完善鄉村旅游規劃,盤活農村閑置存量建設用地,降低經營性用地成本并出臺相關金融鼓勵政策,助推鄉村旅游有序發展。
張強委員則提出,利用重慶大山大水大陸區大農村的資源優勢,發展由長江串起“峽”“沱”“江心島”的生態景觀鏈,疊加獨特的農業景觀、節事活動、歷史建筑、民族村寨等要素構成的獨具地域特色的鄉村生態旅游。同時,健全利益分配機制,有序引導農民參與旅游業發展,確保農民分享鄉村生態旅游發展成果。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貧困 發展 產業 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