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面對疫情,書寫真實與勇敢

2020年03月05日 19:44 | 作者:陳應松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陳應松

陳應松

我這幾年春節都在神農架度過。今年我是1月20號離開武漢來到神農架的,可以說是在封城之前“逃”出來了。現在已經自我隔離了14天,但鐘南山院士又說了,也有潛伏期長達24天的。神農架地廣人稀,目前患者也不多,10位患者全部出院,等于歸零了。我這兩天寫過幾句順口溜:“風雪在遠山,友人音訊少。悲兮楚歌哀,痛兮眾魂杳。子夜未眠人,披衣盼破曉。雪深孤路斷,天寒武昌遙。他日如歸去,喜淚灑春袍。”作為一個已有一月未歸的武漢游民,我現在唯一的愿望是疫情結束,早日返程。

我大概是在臨走的時候,才意識到疫情的嚴重。1月19日、20日,我才開始戴口罩,16日我還去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開過藥。后來才知道,中南醫院收治了很多新冠肺炎的患者。12月25日,我還去過李文亮醫生工作過的武漢中心醫院。那時候也看到大量發熱病人在那里吊水,但沒有一個醫生、一個患者戴口罩。整個1月上旬我都是搭乘地鐵出行的,在16、17、18日,跟大量人群有密切接觸。我只能說自己是福大命大,逃過了一劫。

我在逃離了武漢的深山老林里面,隔離生活也沒有什么東西可記的,每天就是吃飯、睡覺、聽鳥鳴。對疫情的發展也有持續的關注。

對我沖擊最大的,還是武大校友李文亮醫生的事情。其實在神農架,大自然給了我很大的寬慰,但李文亮去世的那一晚,我一夜未眠。我看到他以前留在微博上的一句話,他說“朋友們,從今天起你們也許就聯系不到我了,因為我要去拯救地球了。如果22日太陽照常升起,那就說明我成功了,不用感謝我,這都是應該的!”他這種開玩笑的口吻,可以看到這個青年的陽光、單純、可愛,就像一個小頑童。他的這一段話讓我忍不住流淚。

有人問“這次疫情的爆發和應對,我們最需要反思的是什么?”我覺著用“反思”還是輕了,我要用兩個字來代替,就是“反省”!從2003年的“非典”到今天的新冠肺炎,需要反省的東西太多了。

我是一個生態作家,我最近20年所寫的,所有神農架系列的小說,包括最近出版的《森林沉默》都是在寫生態的,寫人類破壞生態以后,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現實就是如此,這次的報復是不是一種極端、極致的報復?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如此不堪一擊。我們可以制造宇宙飛船,可以征服太空,但無法征服肉眼看不見的病毒。就這樣一個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東西,但它能進入我們龐大的人體,幾天時間就會讓你的肺徹底報廢,摧毀你整個的生理機能,讓你的生命停止運轉。

這次疫情發生在21世紀,發生在科學技術和醫學技術非常發達的今天。大自然不僅僅報應那些吃野味、破壞大自然的人,它的報應要所有人類共同承擔,所謂共業共命,上天的手會指到哪里?我們無法預測,這一次就指到了武漢,武漢承擔的就多了一點。大自然的報復不是精準打擊,是詭秘而又野蠻的。我覺得,某些人類真的還需要再進化一次,重新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進化到眾生平等的現代社會中來。許多人賺的是21世紀的錢,他們的嘴巴還活在5000年、1萬年以前,過的是山頂洞人的日子,這種人毫無禁忌,沒有敬畏、缺乏約束,不懂得向自然致敬和仰望,心中磨刀霍霍,張著野獸的牙齒,弱肉強食是他們遵循的叢林法則,他們就是文明社會的野蠻人,他們的內心有一只魔獸!

生態學中有一個觀點叫“環境阻力”,大自然有限的資源造成了各自生物發展的阻力。因此,人類與自然界的各種生物必須共生共存。我們要知道,人類向大自然獲取的資源不僅僅是蛋白質,不僅僅是動物的身體的各部分,還有更美妙的鳥叫、蛙鳴、蟲吟、獸吼。歸根結底,人類有一個精神需要存在,本來是滋養我們精神的,卻成了我們牙縫的殘渣。我居住在神農架,早晨聽到密集的鳥叫,晚上聽到孤獨悠遠的狼嚎……我們應當尊重人與各物種的相遇,互不干擾,互相尊重。人類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人類看似主宰著地球,但人如果存有對自然殖民的心態,是很愚蠢的。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禽一獸都有著自己的尊嚴。我曾經引用過一個印第安酋長說過的話,我覺得說得很好:如果世界上所有的野生動物不復存在,人類將從這無盡的精神孤寂中死亡。災難對我們的影響,要用文學作品來回答,這次災難對我們的世界、民族,特別是每個人的精神都將產生翻天覆地、曠日持久的影響。從一個生態文學作家的角度來思考,過去的生態文學,是否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如果它們對生態的保護、對社會的進步了無作用,就應該否定。過去的生態小說只是寫生態,但生態破壞的結果就是災難。我們過去只寫了“生態”,沒有寫“災難”;只寫了“因”,沒有寫“果”;只寫了已知,沒有寫未知;只寫了理想,沒有寫現實。

我們生態文學作家,今后應該何為?我們的筆是不是應該真實一點、勇敢一點?我們的筆應該怎樣反映這次疫情?我們有沒有勇氣面對那些疾病襲來時,為了求一張床位,在街頭哭嚎的患者?有沒有勇氣面對真實的生態環境、生態災難?我們的精神遭受的折磨,應該怎樣得到修復和補償?這場突然降臨的災難又將如何影響我們對人生和命運的看法,影響我們的社會?我們應該如何告慰死者,讓亡靈得到安息、魂有所歸呢?這一系列問題都等待著我們用文學作品來回答,特別是生態文學作品的回答。

我也曾去過華南海鮮市場,那里屠殺動物的場面真的是非常殘忍。所以最后,我有一個小小的提議,希望不久的將來,武漢市能夠在華南海鮮市場建設一個2020新冠肺炎死難者紀念園,最好是保留幾個屠宰動物的攤位,作為人類戕害大自然的證據,來警醒后人。

(作者系第十屆湖北省政協委員,著名作家)


編輯:楊嵐

關鍵詞:生態 人類 大自然 疫情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级国产精品αV | 尤物国产91色综合久久 | 久久久国产精品天天影视 | 亚洲国产综合有精品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首页 | 亚洲a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