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墨脫縣德興村鼓勵村民發展庭院經濟:風吹枇杷一樹金
“我們家的枇杷熟了,麻煩給一些包裝盒,我們摘下來就送到村委會來。”一大早,墨脫縣德興鄉德興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伍金仁青就來到村黨群服務中心,跟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打招呼”。
伍金仁青家的枇杷施肥勤、管理得當,結出來的果子個頭大,色澤金黃。自從德興村發展庭院經濟后,枇杷樹每年都能為他家帶來一筆不少的收入。
德興村有種植枇杷的習慣,但以前由于不會剪枝、疏果、施肥,導致枇杷樹結出的果子一年不如一年,果樹老化嚴重。以前村里沒有通客運車,枇杷運輸不便、銷售渠道單一,大部分枇杷成熟后要么自己吃要么送親友。在群眾眼中,枇杷沒有什么價值,種在那里只是當作娃娃們的零食。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努力下,在一批批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帶領下,農牧民群眾逐漸轉變觀念,在自家庭院紛紛種上了新品種的枇杷樹。通過一次次的種植技術培訓和精心栽種,枇杷樹果子品質也越來越好。交通的改善,為枇杷打通銷路,越來越多群眾開始種植枇杷。
為拓寬德興村枇杷銷路,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集中商議,決定充分發揮德興枇杷施農家肥,純天然健康的優勢。他們將村內的枇杷集中起來,統一包裝,美觀大方的外包裝,增強了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今年村里通客車了,一批批從墨脫縣城慕名而來的買家紛紛到村里購買,村委會也將集中包裝好的枇杷通過客車,源源不斷地運往縣城。看著一輛輛“枇杷客車”,種植枇杷的村民江永紅說:“明年一定要再種幾棵枇杷樹,擴大規模。”
四月金丸正當時,風吹枇杷一樹金。德興村是典型的門巴族聚居村落,從以前的靠天吃飯,到如今的“兩不愁三保障”、水電路迅網全通,夢幻般的轉變讓鄉親們對黨和國家以及幫助他們的人心懷感激。現在家家戶戶新修建了廚房,走在德興村,鄉親們總會熱情地邀請游客們進來坐一坐,嘗一嘗他們家產的枇杷。
關鍵詞:墨脫縣德興村鼓勵村民發展庭院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