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互聯網首診紅線為何仍不能突破

2020年05月11日 13:54 | 來源:中國健康網
分享到: 

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服務逆勢發展,這讓各方對其有了更多想象空間。互聯網診療服務范圍,尤其是要不要放開“首診”的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之一。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對外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發展和規范管理的通知》。這份文件釋放出的一個重要信號——仍然不能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
該文件強調,在開展任何試驗探索時,不得突破現有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的有關規定,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文件的通知》要求,不斷規范互聯網診療和互聯網醫院的準入和執業管理,加強監管。
根據相關規定,互聯網診療是指醫療機構利用在本機構注冊的醫師,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國家對互聯網診療活動實行準入管理。互聯網醫院必須落地在實體的醫療機構,線上線下要實行一致的監管。同時,為保證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業態的醫療質量和安全底線,要求開展互聯網醫院準入前必須建立全省的統一監管平臺;所有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必須全程留痕、可追溯,并向監管部門開放數據接口。
《通知》中所提的系列文件之一——《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中早就明確規定,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則強調,允許依托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在實體醫院的基礎上,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
而在這之前,爭議最大的莫過于4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印發的《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中對首診的描述。該方案指出,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為載體,在衛生健康領域探索推進互聯網醫療醫保首診制。
其實,2018年,“互聯網+醫療健康”相關文件剛剛發布時,各方就已經向要不要首診發問,當時的態度也很明確,就是“不允許”。“互聯網是一種服務模式,不能超越醫療安全。為什么再三強調互聯網診療只能針對復診患者,正是因為醫療服務的復雜性。這是有血的教訓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韜說,“有的患者表面看起來好像就是一個普通感冒,如出現發燒、頭痛,但這也有可能是心肌炎甚至是白血病所致。如果把心肌炎或者白血病當成普通感冒來治,誰來承擔這個責任?”王韜補充說,為什么是復診患者,還有一個潛臺詞,即要求醫生能看到患者線下的病歷,這也是對醫療安全負責的做法。其實,《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已經給出了要求,醫療機構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時,醫師應當掌握患者病歷資料,確定患者在實體醫療機構明確診斷為某種或某幾種常見病、慢性病后,可以針對相同診斷進行復診。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2月15日開始,浙江省3家醫院開通了醫保在線支付功能,也就是說患者在線上看病配藥可以刷醫保卡了。不過,浙江省同時要求在線復診需提供相關患者的病例、處方證明等信息,保證是復診患者。2月23日,上海市召開新聞發布會,支持“互聯網+醫療”服務試行納入醫保支付,但同時強調本市將具備互聯網診療服務方式的定點醫療機構,為常見病和慢性病參保患者復診提供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試行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同樣,2月28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其中所指的條件就包括為參保人員提供常見病、慢性病“互聯網+”復診服務。
專家表示,無論是哪種醫療服務模式的創新,都需要遵循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規律,堅守醫療安全的底線。同時,這也是紅線。


編輯:劉暢

關鍵詞:互聯網 患者 首診 服務 復診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丝袜在线播放国产二区 | 亚洲另类久久久精品 |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高清 | 亚洲一线高清精品在线观看 | 性色AⅤ一区二区三区天美传媒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