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行業人物之聲>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
江蘇教育集團董事長陳修亮:促進民間資本 興辦精品教育
“民辦學校一定要是精品教育,是為社會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的。”近年來,我國民辦教育培訓行業蓬勃發展,規模日漸擴大。江蘇教育集團董事長陳修亮就是這樣一個跟隨我國民辦教育事業這朵“浪花”前行的人。
如今的江蘇教育集團經過數十年的艱苦發展和辛勤耕耘,已遍布十多個省市,擁有140所學校,在校生超過25萬人,總資產達170億元。
促進民間資本 興辦精品基礎教育
人才是一個國家和社會得以不斷發展的基礎和關鍵,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優質的教育。隨著城市人口越來越多,教育越發普及化和義務制,城區公立學校大班化、教師編制、優質教學資源等問題不斷凸顯。“就拿教師編制問題來說,江西某地按規定應配置教師6498名,而實際在編教師4057名,缺編老師超過三成。近些年來農村學生涌入城里上學,但是按照國家規定農村的教師編制不能減少,這就造成了農村教師富余,城區教師嚴重不足。”這樣的問題只是中國教育里的一個縮影。
解決中國教育的這樣一個難題,盡可能讓所有適齡兒童都能進入學校學習,是陳修亮的辦學創業初心。在他看來,促進民間資本興辦基礎教育是最為有效的方式方法。“經過40多年的改革發展,我國民辦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不斷提升、辦學質量不斷提高,通過與公辦教育的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有效緩解了公辦教育供給不足的狀況。”江蘇教育集團正是教育新形勢下,陳修亮同一群身懷教育情懷的企業家和名教師,共同創立并打造的民辦教育品牌。
一般學校從建設到開學需要一年時間,江蘇教育集團一般從籌辦到建校正常時間是半年,學校從動工到把學校建好如果是130天,陳修亮又加速到100天,效率就是實力,高效方能創造奇跡。
談到辦學時的艱辛與不易,陳修亮笑著表示:“我們今天吃的所有苦、受的委屈,以后都會笑著說出來。”投身教育,對于陳修亮來說是一種緣分,是一份幸福和幸運,更成為了一種使命擔當。
實施“素質+特長”教育 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當前,我國民辦教育事業發展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在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時,還面臨著不少矛盾和挑戰。部分民辦教育機構存在著招生不規范、教學不規范、管理不規范的問題。資本的逐利性與教育的公益性似乎成了矛盾。為此,陳修亮建議要加大規范力度:“民辦學校和民辦企業一樣,本身是對公立學校的有力補充,各類民辦學校還應當切實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突出學校的育人功能,強化自身的社會責任。”
與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不同,江蘇教育集團實施“素質+特長”教育,推行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現代教育模式。除按照新課程標準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外,學校注重對學生的益智、審美、健體和創新教育,增設英語口語和英語閱讀,語文閱讀和經典誦讀,數學培優與補弱,住宿生設置專門的生活能力訓練課程,同時增開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以及學科輔導類等特色校本課程。
陳修亮表示,每個孩子都能在學校找到自己的愛好、找到自己的定位。比如說女孩子喜歡鋼琴、古箏、舞蹈,男孩子喜歡跆拳道、架子鼓等等,都能在學校找到自己的興趣課程。學校還會搞大型活動,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臺。同時把感恩教育、立德教育等傳統教育,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孩子通過感恩奉獻學會付出愛并收獲別人的愛和尊重。每周給孩子布置一些感恩作業,比如禮貌問候、給父母盛飯、做家務等。此外,學校還注重養成教育,幫助學生養成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并對孩子做成長記錄。
強化辦學質量 提升整體教育水平
自2012年創辦第一所學校至今,歷經數年風雨,陳修亮與辦學團隊不斷努力、默默付出,成就了現在橫跨江蘇、山東、河南、河北、江西、湖北、安徽、內蒙古等八省、自治區,共有139所學校的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的江蘇教育集團。談起未來,陳修亮表示,江蘇教育集團將繼續致力于中西部省份,促進教育公平,通過民辦教育的力量努力讓學生們成為國家新時代建設的棟梁之才。幫助更多的考生在學習成長中收獲滿意答卷,是他一生的奮斗目標。
集團學校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練習為主線、以問題為主軸、以思維為主攻”的教學原則,實行“三研兩備一試講”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精講精練,向課堂要效率。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方式,嚴格規范教師授課程序,充分培養并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督促學生高效學習,切實減輕學生課外負擔,確保學生學習效果。
陳修亮表示,未來江蘇教育集團將計劃再投資120億人民幣,主要用于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學校建設,其中計劃在河南全省投資50億人民幣,山東省30億,河北省20億,其他省份20億。集團將秉承“傳承人類文明,造就民族脊梁”的辦學宗旨,以“實施質量立校、科研強校、文化潤校”為發展戰略,通過一流的教育理念、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教學設施、一流的育人環境、一流的德育管理,突出小班化教育、素質教育、特色教育,形成“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辦學風格,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努力打造精品教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也將進一步提升當地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石堯心 林璐)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