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委員評論 委員評論

為智慧政協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0年06月10日 17:56 | 作者:張云勇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一系列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發揮提供了更為有力的科技支撐,為社會主義民主的深化與拓展提供了更為便利的基礎條件,也為人民政協履行職能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以高度熱情和積極姿態擁抱新興科技革命的到來,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智慧政協建設,實現“互聯網+政協”的深度融合,是這種大背景下人民政協面對新時代新使命提出的一個新命題,也是人民政協展示新時代、新樣子、新作為的一個重要舉措。十三屆全國政協積極打造智慧政協,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委員移動履職平臺App等一系列創新措施,給人民政協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智慧政協建設離不開三大要素,即制度、技術和委員。其中,制度與機制是保障和規范,科學與技術是支撐和條件,而委員的自覺能動性是根本。

建設智慧政協,要著眼于發揮人民政協制度優勢。智慧政協建設絕不僅僅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問題。先進科學技術人皆可用,但政協制度優勢我國獨有。把普遍的信息技術運用于獨有的政治制度,使我們的制度優勢得以更好地發揮和更大的弘揚,這是我們運用信息技術的目的。人民政協制度是一種廣泛匯集力量和廣泛凝聚智慧的制度。它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中一種基本制度。它融匯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經過長期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實踐檢驗,確保我國各黨派團體、各個階層、各族各界能平等有序地參與國事、表達訴求、民主監督,又可以廣泛地凝聚共識、融匯智慧、共同奮斗。70多年來,人民政協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制度、原則、機制和作風。繼承這些優良傳統,再以新興科學技術提供有力支撐,就會使之煥發出更具時代特色的光彩。

更多地把信息技術融入政協履職工作機制,以科學化、信息化、數字化方式提高政協協商議政的質量和水平,應成為智慧政協建設工作的主要切入點和著力點。十三屆全國政協開創的遠程協商、網絡議政形式,打造便于讓更多界別、更多委員廣泛參與的議政平臺,就是一個成功范例。這種“互聯網+政協”式的履職平臺有效擴大和延伸了廣大委員履職盡責、參政議政的時間和空間,讓委員們“思想永遠在線,智慧時刻連線,聯系永不斷線”,提升了政協工作的質和量,擴大了政協協商民主的內涵和外延。政協智力資源雄厚,職能作用特殊,為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方面潛能巨大。借助互聯網技術,通過運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更有利于政協這一包容性和代表性突出的組織,有效整合與優化配置政協的智力資源。比如,全國政協“百名院士同堂議政”,把分散在各個不同單位、不同界別的委員,統一整合為宏觀議政的綜合智力庫和分門別類的專項協商智力庫,根據不同的議題、不同的內容進行統籌安排,就是一個成功的嘗試。還可以探索搭建融協商、監督、參與、合作于一體的綜合性、常態性、制度化的政協委員專用網絡履職平臺,通過網上反映情況、發表意見,網上提交信息、辦理提案等方式,讓更多的委員們成為365天都可履職的“全天候”委員。

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充分發揮互聯網迅速便捷、直接聯通、覆蓋廣泛的優勢,有助于進一步增強政協委員的代表性,擴大團結面,密切同廣大群眾特別是自己所在界別群眾的聯系,把政協委員履職工作植根于深厚的群眾基礎之上;有助于進一步體現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宗旨,更廣泛更直接地了解來自基層、來自群眾的社情民意,落實以人民群眾利益為履行職能的出發點、以人民群眾的愿望為議政建言基本依據的要求;有助于更廣泛地凝聚共識,弘揚正能量,做好化解矛盾、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凝聚人心工作,構建“政協—界別—委員—群眾”聯系網絡并實現網上網下同心圓的對接。

每一位政協委員要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積極參與和推進智慧政協建設,為政協履職插上科技的翅膀。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肉片AV网站免费 | 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91 | 男人的天堂亚洲日韩欧美激情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揄拍视揄拍在线视频菠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