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要聞 精準要聞

換一方水土 富一方百姓

2020年06月19日 18:13 | 來源:新疆日報
分享到: 

本報全媒體記者/韓沁言

一排排住宅樓鱗次櫛比,一條條道路平坦寬闊,一家家扶貧工廠紅紅火火,一張張笑臉隨處可見……6月16日,走進阿克陶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點——位于縣城的昆侖佳苑小區(qū),孩童在小區(qū)廣場上嬉戲,老年人愜意地享受著定居生活,年輕人用奮斗書寫著新的生活。

黨的政策好 生活大變樣

艷陽下,記者在昆侖佳苑小區(qū)看到,老人在樹下乘涼,聊著家常;孩童蕩著秋千,追逐嬉戲;婦女一邊刺繡,一邊哼著歌謠……

“要不是有黨的好政策,哪能過上好日子。”70歲的吐爾地汗·依曼老人樂呵呵地說。

吐爾地汗曾居住的阿克陶縣恰爾隆鄉(xiāng)托依布魯隆村交通不便。去年9月,吐爾地汗一家搬到昆侖佳苑小區(qū),住上新房,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孩子讀書就在家門口,辦事購物出門很方便。”吐爾地汗說。

昆侖佳苑小區(qū)建設之初,阿克陶縣就把衛(wèi)生院、學校、幼兒園、文化廣場及后續(xù)產(chǎn)業(yè)發(fā)展項目同步規(guī)劃、同步建設。

“這是我第一次住進帶衛(wèi)生間的房子,衣服進衣柜、煮飯有灶臺、吃飯有餐桌……”說起新房子,吐爾地汗贊不絕口,“是黨的好政策改變了我的生活。”

昆侖佳苑社區(qū)還通過“黨建+鄉(xiāng)鎮(zhèn)+屬地”的管理模式,隔三岔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增強搬遷群眾對社區(qū)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形成相互幫助、相互關照的良好風尚。

家門口就業(yè) 養(yǎng)家又顧家

“這根線焊點要再小一點,這樣才能保證它正常使用。”在阿克陶縣中印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布佐拉·圖爾地艾力給員工耐心指導著。

“工廠就在家門口,能打工賺錢,還能照顧家人,掙錢持家兩不誤。”布佐拉滿臉喜悅。

以前在山上放羊的布佐拉,舉家搬遷到昆侖佳苑小區(qū),如今已成長為公司車間小組長。

“一個月有2000多元工資,我要好好工作,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布佐拉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

搬遷前,阿克陶縣提前摸底、謀劃就業(yè)服務,采取“易地扶貧搬遷+產(chǎn)業(yè)園區(qū)+就業(yè)”模式,為搬遷勞動力提供標準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服務。實現(xiàn)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一戶一人”“一戶多人”穩(wěn)定就業(yè)。

2017年10月首批搬遷的薩熱·庫爾班住進新家,興奮得像個孩子。村委會和鄉(xiāng)政府得知他有開餐廳的想法后,給他分了一間56平方米的商鋪。

很快,薩熱的唐努爾民族味道餐館在社區(qū)的幫助下開業(yè)了,他臉上滿是幸福笑容,因為他不僅自己賺了錢,還吸納了6名貧困戶在餐館就業(yè)。

阿克陶縣昆侖佳苑和絲路佳苑兩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qū),共安置2557戶10632名貧困人口。通過引進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扶持、開發(fā)公益性崗位等,解決就業(yè)5848人。

攜手奔富路 共筑小康夢

“能住上新樓房,種上大棚,全家都很高興。”昆侖佳苑小區(qū)搬遷戶阿西爾·塔依爾激動地說。

承包7座設施農(nóng)業(yè)大棚的阿西爾,聊起種菜頭頭是道:“種菜就像養(yǎng)孩子,育苗、翻地、施肥、管理一點都不能馬虎。”

大棚離家1公里,阿西爾夫婦中午很少回家,雖然辛苦,卻很充實,因為每天都有盼頭。

“一座大棚一年有1萬多元的收入,明年我打算再租兩座大棚。”阿西爾自信滿滿地說。

與阿西爾一樣,搬遷也改變了斯提瓦力迪·司馬義兄弟的生活。

“弟弟2017年先搬下來,住進了安置小區(qū),分到一座扶貧溫室大棚。”斯提瓦力迪說,“讓我驚訝的是弟弟學會了種甜瓜和蔬菜,當年收入就有2萬多元,第二年順利脫貧了。”

帕米爾高原上的牧民曾經(jīng)“趕著牛羊滿山跑,年年都是老樣子”的生活大變樣。

“684戶搬遷貧困戶每戶分到了一座蔬菜大棚,政府免費提供種子、化肥,另外還有技術人員上門指導。我們要盡全力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隨搬遷牧民一起下山的阿克陶縣恰爾隆鄉(xiāng)干部玉素甫·托乎提別克說。

關鍵詞:換一方水土 富一方百姓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一 | 亚洲网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 日韩欧美中文久久精品人人爽 | 日本国产网曝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制服丝袜自拍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