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第八屆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會議新聞 會議新聞
中國開啟原油聯合競購模式
據外媒報道稱,近期在海外,中國最大的五家煉油商正就組建營銷聯盟進行談判,這將使它們在面對生產商和貿易商時擁有更大的議價能力。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可能會略微壓低亞洲市場的利潤率,尤其是俄羅斯和非洲混合燃料將首先受到中國聯合競購的影響。
據金聯創了解,外媒報道中所稱的“中國最大的五家煉油商”中應該只有四家綜合性油企,分別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及中化,此次聯合競購的標的物主要是原油,而之所以采取這樣的采購模式,是為了整體增加議價能力,避免互相競價。
據業內人士稱,這一購買聯盟勢將在現貨市場上集體對特定品位的俄羅斯和非洲原油出價,不過這種合作機制未來將如何演變尚不得而知。這四家企業的日原油進口量合計500萬桶,相當于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總產量的近五分之一,理論上這個合作組織將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買家。組團采購倡議于2019年首次提出,在今年隨著新冠病毒導致OPEC+進行歷史性減產以重新掌控市場而壯大了聲勢。
據了解,所謂的聯合競購也稱聯合體投標,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組成一個聯合體,以一個投標人的身份共同投標的行為。目的是增強投標競爭能力,減少聯合體各方因支付巨額履約保證金而產生的資金負擔,分散聯合體各方的投標風險,彌補有關各方的相對不足,提高共同承擔的可靠性。
金聯創原油分析師奚佳蕊認為,聯合競購的意義是多方面的:一是中小型企業可以通過聯合的形式增強競爭能力,分散、降低企業經營及投標風險,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二是大型企業可以通過專業化小型企業聯合,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增強競爭能力,是適應當前市場環境的一種良好方式。三是通過聯合體投標方式,使更多的投標單位參與招標投標活動,提高競爭激烈程度。四是聯合競購有助于降低成本,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
中國國內在此之前就已經有過類似的聯合競購案例:2008年8月,中石油集團和中石化集團擬以15億至25億美元的代價聯合競購一家在秘魯擁有油氣資產的美國私人企業Petro-TechPeruana,這家公司在秘魯海域的原油產量接近2.2萬桶/天。
除了本國有實力的企業聯合競購外,中國與其他國家也有過聯合競購的案例:2006年12月,中印兩國國有石油公司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并可據此在第三國聯合進行石油資產的勘探、生產和收購,當時簽署備忘錄是為了聯合競購非洲能源。2009年10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加納石油公司(GNPC)聯合競購西非一處巨大油田股份,其競投對手是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Corp.)提出的40億美元的收購競標價。奚佳蕊認為,對于油氣需求不斷上升的中國來說,在大舉收購海外能源資產的過程中,采用聯合投標的方式有助于降低采購成本。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