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人物對話 人物對話
脫貧后,幺妹有了“云”計劃
脫貧后,幺妹有了“云”計劃
□本報記者何濤徐中成肖雨楊
“幺妹,今天雪山美不美,云仙不仙?”“幺妹,二樓的房,記到給我留兩間。”四川人愛把家里小妹叫幺妹。在理縣通化鄉西山村黃幺妹客棧,老板黃秀英和女兒余敏都被客人們稱為“幺妹”。
黃幺妹客棧不大,10間客房。但因開門見雪山、浮云繚繞,這個客棧在省內小有名氣,也幫黃秀英一家成功脫貧。脫貧后的幺妹們現在有了新的“云”計劃。
“云”上的產業鏈
黃秀英永生不能忘記,是國家的扶貧貸款助她開起了這家“云上客棧”。整治環境衛生、規范服務、登記辦證,這些工作基本都是在各級幫扶責任人的指導、幫助下完成的。
開客棧,黃秀英原本只想收點觀云游客的住宿錢。沒想到,地里的菜、樹上的果、山上的羊,不僅通過客人餐飲輕松銷出,還被不少游客打包帶走。黃幺妹恍惚知道了這叫產業鏈。
黃幺妹的產業經很質樸:只要吸引更多人來,就有更多賺錢機會;游客來就是給賺錢機會,她要讓人家安安心心玩,來了還想來。
成都一家婚紗攝影公司看中她家客棧前庭后院的景色,常帶客人來客棧拍婚紗照。黃幺妹只收食宿費,場地費全免,還會按拍攝要求搭點小景。
游客在客棧拍了美圖發到網上宣傳,黃幺妹會送上自己種的土豆、李子等答謝。
現在,黃秀英的年旅游接待收入達到了5萬余元。“等還完貸款,就在前院再修兩間客棧,這個位置最好,到時候客人推開窗,就可以看浮云繞雪山、云瀑云海。”現在,閑暇時黃幺妹總是想,擴大客棧規模,推出高端產品,“但不曉得具體怎么弄,等還完錢再慢慢做。”
“云”上的大世界
余敏永生不能忘記,是各項助學資金助她讀完大學。媽媽希望她能通過學習走出大山,但她心里更想通過學習幫助家里。
剛畢業的余敏在成都簽下一份工作,“趁年輕在外面多見識下,邊打工邊學習,看能不能學到些新東西幫到媽媽。”業余時間,余敏把客棧搬到網上,負責接待網上客戶。為推廣客棧,她設計了名片,制作了視頻和免費贈送的手工扇。“我們家靠這個脫了貧,希望以后能靠它過得更好。”她的“云”上客棧目標是省外甚至境外客戶。
一閑下來,余敏就到成都各民宿客棧、景觀公園觀看,學習別人的經營模式、裝飾風格,“覺得自己還是有差距,以后要多學、多看。”她說,“等正式上班,掙錢了,就抽空去那些客棧學學,希望幫媽媽實現客棧升級的夢想。”
靠脫貧政策走出大山的余敏,心里裝的不只是客棧,年初,她申請了微信公眾號:“最阿壩”。《我愛藏羌戲曲》《冬雪又至,和我一起去阿壩牧羊》《悠悠河谷水土肥 滋養羊肚菌滋養人》……她寫道,“一條熱愛文學的小魚兒,努力為阿壩美好的明天獻出小小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脫貧后,幺妹有了“云”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