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江蘇省儀征市陳集鎮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
?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讓人富起來、讓景美起來“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述早已深入人心,宛如一把打開鄉村振興之門的“金鑰匙”。江蘇省儀征市陳集鎮立足“做優生態”這一根本,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綠色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陳集鎮人民收獲更多的生態幸福。
生態治理,打開美麗宜居之門
每天一大早,陳集鎮丁橋村村民李道富,按照老習慣,走出家門,開始了不一樣的遛彎兒行程。他先是在健身步道走十多圈,然后在健身器材上練一陣。其間,照例會遇到許多鄉鄰,大家都會一邊閑聊,一邊說著莊臺的變化。
在李道富看來,如今在鄉下,與城市里的小區相比并沒有多大區別。城市社區里有的書屋、衛生室、便民超市、停車場等基礎實施,南窯莊臺一樣不少。而城市小區因為空間小,社區里沒有的景觀樹木,南窯莊臺卻有近兩萬株。整個莊臺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儼然一個世外桃源。
在丁橋村,像南窯這樣的莊臺并不鮮見。丁橋村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展示村莊環境之美,大力推進莊臺環境整治,加強村莊生活污水治理,鋪設污水管網4.9公里,受益群眾達360戶。組織開展農村垃圾轉運,新建垃圾池54個、垃圾轉運站1座,受益群眾841戶。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才能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繪就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陳集鎮黨委書記表示。為提升居民居住環境,陳集鎮結合國家衛生鎮建設,按照“一村一品”“一路一景”的要求,全面聚焦環境整治,打造了8個星級“康居鄉村”、492個環境整潔型莊臺。
生態農業,打開綠色發展之門
蘆橋灣生態園是陳集鎮黨委、政府整合當地豐富的農業資源,全力打造的萬畝現代農業龍頭園區。目前,園區已建成蔬菜基地1850畝,建成苗木基地兩個,其中,華翔苗木種植紅葉石楠、紫薇、女貞等苗木1200畝。園區4200畝農田為揚子種業、潤揚種業稻麥制種區,還有100畝省農科院優質小麥制種區、800畝有機稻米試驗示范區。
近年來,陳集鎮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做強綠色農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鎮特色種植業面積成功突破兩萬畝,建成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近百家。產業生態化不斷走深、走實,逐步形成陳集鎮特色農業新格局。
陳集鎮以鄉村振興為統攬,全力優化生態產業布局。一方面,以汪營、沙集區域的萬頃良田項目區為基礎,規劃啟動占地3650畝的綠色循環生態農業園;另一方面,以美成生態園為代表的揚州市農業重大項目已初具規模特色。同時,2019年申報的孔雀湖生態農業也已通過揚州市農業重大項目認定。
生態增值,打開致富惠民之門
每座城市都有屬于自己的印記與味道。在儀征城的北部,坐落著素有“西山小揚州”之稱的小鎮——陳集。說起陳集鎮的味道,莫過于那香氣濃郁的菜籽油香。始建于1955年的陳集油米有限公司,至今仍在為這個味道堅守著,還要將這座小鎮孕育的味道向外分享。
走進陳集油米有限公司,車間里,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撲面而來的菜油香縈繞在鼻尖。而現代化的生產設備讓人們對陳集菜油這個“老字號”刮目相看。
良好的生產條件只是一個老字號品牌得以源遠流長的基礎,想要堅守住最初的味道,原料和工藝也很重要。在原料的選擇上,菜油品質的保障關鍵就在于菜籽的源頭要選得好。據介紹,公司收菜籽都是以質量為優先,選用“雙低”(即低硫、低芥酸)菜籽為原料。良好的口碑、精湛的工藝為“陳集”牌菜油拓寬了市場。這里生產的陳集菜油,除滿足本地市場供應外,近銷至蘇州、無錫、常州,遠銷至廣東、福建、廈門等地。
陳集油米有限公司發展如此迅猛,離不開陳集鎮的產業融合政策推動。陳集鎮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進一、二、三產產業的深度融合,成立了儀征市陳集菜籽油協會,大力提升菜籽等農產品的附加值,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提供更加多元和堅實的產業支撐。
同時,陳集鎮依托永達、蘇勝等農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目前,全鎮已打造鄉村文化、采摘旅游點20多個,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過100萬人次。
在陳集鎮,田園風光、湖光山色、秀美鄉村已然成為鄉村的“聚寶盆”。
編輯:秦云
關鍵詞:鄉村 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