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脫貧者說 脫貧者說
巴瓦念“牛經”發牛財
本報全媒體記者/張瑞麟 通訊員/張旭
“我從年輕時就開始搞養殖,但從沒想過養殖里面也大有文章?!?月23日,阿合奇縣庫蘭薩日克鄉阿克特克提爾村村民巴瓦·哈木齊說。
巴瓦家里一直養羊,但收益一般,除了欠缺養殖技術,還有草場生態的退化問題,這讓巴瓦對如何增收陷入迷茫。
當地政府在給農民培訓養殖技術的同時,引導村民以小畜換大畜,因為同等收入下養牛的飼草料需求比養羊少很多,這還有助于草場的恢復。
2014年,巴瓦將家中的75只羊賣掉,購入了2頭土牛和2頭褐牛。一個養殖周期下來,巴瓦發現,以前養70只羊的飼草料用來養4頭牛綽綽有余,而養4頭牛的收益卻遠遠高于70多只羊帶來的收益。
“現在購買15只羊的錢可以買1頭牛。1只羊一天的飼草料差不多要1.5公斤,15只羊需要22.5公斤,1只羊從買到賣我能賺200元左右,15只羊大約能賺三四千元。換成養牛后,1頭牛平均1天需要飼草料15公斤左右,1頭牛從買到賣我差不多能賺近萬元,養殖成本比以前低了不少,收入卻在增加。”巴瓦開心地說。
當地為鼓勵農民小畜換大畜,對搭建牛棚給予一定補貼。巴瓦家將以前的羊圈改建成兩座磚混鋼構的暖圈,又打了一座水泥硬化的青貯窖,這下,飼料有了存放的地方,不用外出放牧,也節省了人力。孩子們有的做起了護邊員,有的考上了輔警,家里收入來源更多了。
幾年下來,巴瓦家的牛都換成了褐牛,他又嘗試飼養西門塔爾牛,根據市場需求,巴瓦還養了幾頭熱門的安格斯牛。
“現在我家還出售牛奶,并制作奶酪等,養牛讓我的錢包鼓了起來?!弊鳛榇謇镒钤琊B牛的人,巴瓦對于如何合理調整種牛和肉牛的比例才能更有利于牛群的生長,以及草料發酵到什么程度可以產生較多的有機酸等都有著自己的“秘籍”。巴瓦家出欄的牛不僅肉質好而且產奶量多,他也成了當地養牛的領頭人和“土專家”。
在巴瓦的帶動下,如今阿克特克提爾村家家都在養牛,養的最少的都在7頭以上。周圍牧民常常會帶著各種養殖難題來求助巴瓦,巴瓦也會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他們。
關鍵詞:巴瓦念“牛經”發牛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