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黑龍江訥河市興旺鄉:一粒大米的產業扶貧
黑龍江省訥河市興旺鄉新興村千頃農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一個以生產加工綠色水稻及附屬產品的扶貧產業。
來自當地的數據顯示:今年合作社共種植示范基地8000畝,綠色水稻6988畝,有機水稻1012畝,投放鴨子4000只。
據了解,千頃農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共有兩個生產車間,一個有機原料庫,主要產品為有機水稻、米乳、米磚、稻田鴨等,規模資金1100萬,年營業額830萬,凈利潤220余萬。
對此,興旺鄂溫克族鄉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說,該項目帶動貧困戶95戶,每戶年增收約500元,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廣州、浙江、寧夏等地,很受消費者歡迎。
興旺鄂溫克族鄉是1987年1月9日,經黑龍江省政府批準,以鄂溫克族為主體而命名,是全縣鄂溫克族的主要聚居區。
據悉,興旺鄂溫克族鄉隸屬訥河市管轄,位于嫩江東岸,南與富??h毗鄰,西與內蒙古自治區分界,轄區主要種植水稻,飼養黃牛、奶牛等。
近年來,中國大力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此前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提出,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在此背景下,原本生產力較為落后的鄂溫克族族人,在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的大力支持下,讓原本貧瘠的土地換發了蓬勃的生機。
據悉,農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利用土壤中含“鱟蟲”的特點,在種植有機水稻的同時放養稻田鴨,稻田鴨則通過不斷在稻田里找“鱟”吃可以疏松稻苗和除草,并且產生的排泄物又可以作為有機肥料。
有農業專家指出,“鱟”、稻田鴨、水稻成為了一種天然的有機循環,使原本就土壤優良的稻田換發初更蓬勃的生命力。
同時,栽植園還在周邊培育白玉櫻桃40萬多顆幼苗,計劃2022年前發展白玉櫻桃栽植園2000畝,為合作社轉型釀制白玉櫻桃冰酒做基礎。
據了解,千頃農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有機生態大米,用的有機肥料和純農家肥,屬于純綠色食品,有機大米口感好,不回生,吃起來味道香,非常勁道,在市場上有較高的占有率。
對此,千頃農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買過千頃農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有機米一般都會回過頭來再買,并主動擴大宣傳有機米的好處,推薦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作為產業扶貧項目,千頃農夫水稻專業種植合作社在帶動本村建檔立卡戶實現增收的同時,還在瑟賓新村幸福大院建立了分裝車間,對大米進行加工包裝,讓當地農民不出家門就能增加收益。
72歲的徐世昌,家住瑟賓新村,從今年四月份開始,定期到大院里的扶貧車間從事大米分包工作,3個多月的時間就賺了1300元錢。
徐世昌臉上洋溢的笑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構建小康社會洪流中農村合作社所肩負起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關鍵詞:一粒大米的產業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