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教育扶貧點亮雙胞胎兄妹的人生“燈塔”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15日電 題:教育扶貧點亮雙胞胎兄妹的人生“燈塔”
新華社記者李云平
堅守崗位、專研業務、照顧患者……曾經在教育扶貧政策幫助下讀完大學的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人民醫院康復師趙海葉和哥哥趙海寬都全身心投入工作,以自己的辛勤付出回報社會。
眼下,臨河區人民醫院剛剛搬入新址,在康復中心上班的趙海葉盡快熟悉環境,盡心盡職照顧好患者。趙海葉說:“我和哥哥在新華鎮新豐村長大,從小就干農活,所以我工作以后能吃苦耐勞,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患者盡早康復。”
趙海葉的父親趙貴富今年68歲,母親高玉改因患病無法干重活,老兩口平時就靠經營15畝地養家糊口。過去每逢開學的時候,趙貴富往往需要借錢給兩個孩子交學費。趙海葉說:“家里收入有限,養活兩個孩子的家庭開支較大,我們在讀小學、中學時經濟負擔相對較輕,向親戚借錢就能渡過難關。但是等我考上大學時,家庭經濟壓力進一步加大。”
趙海葉于2014年考入包頭醫學院,比哥哥早一年上大學。她說:“我收到錄取通知書后,全家人都很高興,但是一想到讀大學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就需要1萬多元時,都比較犯愁。后來,父親貸了免息的助學貸款才解了燃眉之急,我們家也因學致貧。2015年,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享受到了每年1萬元的教育扶貧補貼,一共3萬元,感到很幸運。”
與妹妹相比,趙海寬更幸運,他于2015年考入內蒙古農業大學后就及時享受到教育扶貧補貼。趙海寬說:“兩個孩子都考上了本科,一共8萬多元的學費和生活費是全家最愁的事情。我比妹妹更幸運,一上大學就享受到每年1萬元的教育扶貧補貼,共計4萬元。”
記者走進趙貴富家看到,精準扶貧“一戶一策”明白卡貼在墻上的醒目位置,上面記錄著扶貧收入明細。趙貴富告訴記者,除了享受教育扶貧政策外,他家還享受到醫保補貼、免費體檢、奶山羊托管補貼等各項政策,幫助他們穩定脫貧。
臨河區教育局副局長郭孝義說,當地將教育扶貧與產業扶貧相結合,精準識別、幫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生,幫助各類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如今,趙貴富的兒女都有穩定工作,工資收入已超過全家種植收入,他家生活正向小康目標邁進。趙海葉說:“教育扶貧既減輕了父母的經濟壓力,也減輕了全家的精神壓力,讓我們放下思想包袱輕裝前行,改變了個人乃至家庭的命運,點亮我們未來人生的‘燈塔’。”
關鍵詞:教育扶貧點亮雙胞胎兄妹的人生“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