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觀察 精準觀察
個別躺在“溫室”里的扶貧產業亟待評估
真扶貧、扶真貧,關鍵要有產業。立足地方實際,培育適合的產業,依托產業形成自身造血功能,有利于形成扶貧的長效機制,也有利于鞏固扶貧成果。
近年來,對培育扶貧產業,各地認識不可謂不到位,用力不可謂不足,扶貧產業已然是各地扶貧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在筆者走過的西部很多貧困地區,扶貧產業方興未艾,總體形勢一片大好。
比如,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當地下大力氣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后,城鄉環境明顯改善,依托優美的自然風光,該州近年來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帶動一大批農村勞動力投身旅游產業,增收有了新渠道,群眾的獲得感明顯提升;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遍布貧困山區的扶貧車間則是另一種產業扶貧,這些扶貧車間大都由幫扶企業建設,并將農民能勝任的生產線放在扶貧車間,當地農民就近在扶貧車間工作,根據企業下達訂單開展生產,因為不牽扯產品材料和銷售,扶貧車間旱澇保收,也是比較成熟的產業扶貧模式。
較之上述已經完全面向市場、有深厚群眾基礎的扶貧產業,在筆者走過的一些地方,也有個別躺在“溫室”里的扶貧產業,發展前景并不樂觀。
如在一些西北農村,出產一些土特產品,近年來借助扶貧政策的東風,大力發展土特產業。若提高產品品質、強化品牌塑造、積極開拓市場,土特產品其實大有可為。可在實際中,往往存在品質提升著力不夠,品牌打造意識不強,銷售更多依靠幫扶單位挑大梁的情況。
現有幫扶機制下,有的村子有數家幫扶單位,一個縣市還會有東部省區的對口幫扶縣市,如此一來,依托幫扶單位,短期內靠行政動員能力,也能消化相當部分的農特產品,一時銷路不愁,收益確有保障。在筆者到訪過的一家開發地方手工藝產品的扶貧車間,由幫扶企業根據地方需要建設了剪紙、刺繡等手工藝扶貧車間,當地群眾就近在車間工作,可由于傳統手工藝產品本身市場有限,加上產品開發力度不足,市場需求不旺,產品銷售不力。為了切實發揮幫扶職能,扶貧車間所產的手工藝品都由幫扶企業收購,作為企業禮品或活動獎品使用,通過這種辦法,短期解決了扶貧車間產品銷售的燃眉之急。
既然是產業,就要接受市場的檢驗,也只有經過市場檢驗的產業,才能行穩致遠,切實發揮產業的扶貧效果。可實際的情況是,個別扶貧產業并沒有完全進入市場,或者進入市場不力后,又回到了等靠要的老路,依靠政府行政行為或對口幫扶的特殊機制維持基本運轉。如此產業,一旦離開了特殊的保護,很難走遠。
如此看來,相比那些在各方幫扶下,完全推向市場,經歷市場大風大浪而頑強生存下來的扶貧產業,個別地方存在的“溫室”里的扶貧產業的確需要重新去審視和評估。
馬富春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詞:個別躺在“溫室”里的扶貧產業亟待評估